上海近年发力智慧生产,近日新公布的数据也展示出上海自动化发展脚步,统计在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已达到每万名工人383台,高于全大陆246台的平均水准。如果将该指标与各国对比的话,甚至超越全球排名第4的德国371台水准。
工业机器人密度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动化生产程度,是经济数位化转型的重要指标。上海在2021年GDP攀上4兆元(人民币,下同)大关,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兆元的阶段,也在找寻新赛道和成长空间,形成「第二曲线」。
业内专家认为,智慧工厂是当前经济数位化转型的主战场、主赛道。观察2022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经济数位化,今年将推动重点领域数位产业发展,提升基础、工业、安全等方面软体的供给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线上新经济龙头企业,打造30个制造业数位化赋能平台、新建40家示范性智慧工厂等。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出,已制定新赛道布局方案,尤其要在数位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领域发力,同时针对智慧终端机支持和培育。
第一财经援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表示,在数位化时代,上海正在聚焦如何提升数位化生存能力,以及对产业的改造。另外,结合区域城市定位来看,上海也需要把这些标杆或是能力对外输出。
韦柳融指,中国现在强调传统产业的数位化,产业数位化需要更多服务能力的积累,就需要有这种领先的地区先去探索,继而把相关经验积累沉淀,然后对外输出。业内专家认为,智慧工厂是当前经济数位化转型的主战场、主赛道。区别于传统工厂,智慧工厂将深度融合数位化技术与智慧装备,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创造出特别的竞争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