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过去几年的股市,元旦后到春节前,如果A股出现超过5%或更大幅度的调整,之后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弹。
陆港股跟美股相比,在于美股已经走了长达12年的大多头,除了2020年一度因为疫情而大幅回调外,基本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高的走势。累积多年的资金行情,如今遇到美国联准会货币政策收紧,大幅调整在所难免。
相较之下,大陆股市尤其是港股,则已进入歷史大底。2022年大陆政策环境将比前一年友善,货币跟信用宽松政策持续加码,并透过降准、降息等手段,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稳定了市场信心,预料财政政策在2022年还会进一步发力。
且在资管新规实施、利率走低、房住不炒等大背景下,居民在资产配置加码股票的诱因也比过往更高,市场流动性充裕。部分优质成长股仍有基本面支撑,市场已开始反映对第一季财报的预期,陆港股可望提前结束下跌行情。
虎年看好的几个方向,首先是消费。儘管近期消费需求还是偏疲弱,但2022年在个别产业可能会有结构性机会,像是近期成本端有所回落、但商品仍在持续涨价的乳制品、调味品等,或是消费升级概念的高端酒、餐饮供应链等。
第二是新能源板块,包含电动车、太阳能等。虽然很多人认为新能源领域估值都过高,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龙头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涨主要是业绩高速成长所带动,若看到即将缴出来的获利,且新能源车渗透率还在快速提升,则估值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高。
至于太阳能、风电短期市场预期跟估值较高,产业供应炼环节的供需紧张阶段,已经逐渐缓解,随着产能释放,竞争也会加剧,波动度也将增加。但长期来看,碳中和政策使得行业空间仍然很大,可以利用2022年波动机会,布局真正的优质公司。
第三则是电子元件、汽车零组件、半导体领域。随着电动车不断增长,智能化应用比例将会大幅提升,相关硬体需求也会跟着增加。
至于2021年表现较低迷的互联网板块,投资者过去一整年的悲观态度,可能会在2022年扭转。因为歷经股价大幅修正后,一些龙头股已经凸显出极佳的投资吸引力。儘管是否确定落底回升,还需要观察监管态度跟时间验证,但整个互联网科技族群性价比相对突出,值得配置。
医药也是2021年跌幅颇大的类股之一,还在消化估值的过程中,可能还会盘整,但下檔风险已低。展望2022年,部分具备国产替代率与渗透率提升的子产业,例如医美、医药代工(CXO)、医疗器材设备等,可望受惠业绩成长而有不错的表现。
而基础建设投资虽然2021年下半年较疲弱,但伴随地方债提前批额度下发,加上中央机构如发改委、财政部提到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基础建设相关的产业如建材、地产,已开始见到支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