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联准会(Fed)升息预期上升和俄乌局势等因素影响,外资购买人民币债券速度减慢。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债登)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计算,境外机构投资者1月增持中国银行间债券人民币(下同)501亿元,月减36.34%,但其中增持中国国债657亿元,较上月小幅增加6.13%。
路透报导,境外机构投资者2021年12月增持中债登托管的债券787亿元,月减10.56%。其中增持国债619亿元,月减近三成。2021年全年累计增持中债登债券规模7,986亿元,较2020年降两成,累计增持国债5,756亿元。
境外机构2021年12月底在上海清算所持有债券余额为3,200亿元,加上在中债登托管的36,834亿元债券存量,在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债券持有总额达到40,034亿元。
中债登14日公布的统计月报显示,1月底,境外机构中债登债券托管余额37,335亿元,境外机构中债登国债托管余额为25,189亿元。
中国外匯交易中心10日公布的资料显示,2022年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境内债券1,413亿元,比2021年12月多买入516亿元。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1月在中国债券市场更活跃,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42兆元,月增53%。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罗雨浓认为,儘管1月联准会货币紧缩预期大幅升温,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但外资仍然保持较高流入强度,显示出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罗雨浓指出,联准会政策和乌克兰局势导致的风险偏好下降可能会阶段性影响外资流入强度,中美利差收窄也一定程度降低了人民币债券的性价比,但这都不会改变外资持续流入的大趋势,这是由中国在全球相对强劲的基本面和外资低配人民币资产的现状决定的。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导致中美利差收窄,但并未引发资本大规模外流,其主要原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强韧性。2022年,在稳增长目标下,财政支出加大会进一步增加大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将继续吸引海外资金流入。
国泰君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指出,中美利差不是影响外资购债的唯一因素,全球政府债券利率飙升的背景下,人民币债券可以发挥分散外币资产估值风险的作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