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引爆全球重要民生物资价格大涨的海啸,正要衝击台湾。俄罗斯是全球前三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两国合占全球小麦出口额的25%,除了石油与小麦,俄乌两国与夹在中间的白俄罗斯都是大宗物资出口大国,从玉米、大麦、铜、铝、锌等物资全数受到战争的衝击而供需大乱,混乱局势必延伸到第二季,在此之前,民生物资价格剧烈震盪,将对经济正常运行带来难以控制的衝击,没有任何国家得以幸免,政府必须儘速提出缓和方案,减缓物价海啸的衝击。

国际原油(包括西德州与北海布兰特)周一衝破每桶130美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一周暴涨34%,所有农产品与基本金属价格都因为战争与制裁而全面大涨。我们必须思考,一旦台湾的加油站挂出每公升40元的牌价,或者全国老百姓每天都要购买的麵包价格大涨,加上电视媒体每小时不停报导的加乘效果,整体社会可能会被恐慌情绪笼罩,这无疑是政府未来几周最大的挑战。

我们先提出结论,民生物资涨价的海啸是数十年来仅见的衝击,行政院必须儘速召集各相关部会,全面盘点现有的政策工具,并且加上特别的手段,目前针对通货膨胀的议题,各方多所建议,包括加强与农、渔会之合作充分供应市场产品、活络物流通路减少中间剥削、查缉不肖业者恶性哄抬物价等,展现打击物价飙涨决心;此外,则是从去年超收的4,000多亿税收中,提拨足够的金额平稳物价,减缓物价瞬间上涨的衝击等,都是政府必须儘速面对、提出解方、平抚民心的重要工作。

政府的平稳政策必须同时确保三个重点目标:第一,所有民生物资必须充分供应,确保未来几个月进口数量能够充分满足正常需求;第二,启动有效的补贴政策,缓和进口价格突然上涨对终端消费物价的衝击。前者需要与所有进口业者密切合作,确保来源供应稳定无虞,后者则应该积极启动财政补贴,去年税收超收,原本规划要偿还银行贷款,不过在利率仍然接近于零的此时,超收的税收儘速用在平稳物价应属当务之急,对于全体社会安定的效应必然远远超过偿还政府借款,优先性不必多言。第三则是要严格查缉不肖业者哄抬物价的行为,绝对不许业者「发战争财」。

如同各界早已热烈讨论,这次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衝突,普丁在发动战争之前,早已算定石油与天然气价格的大涨,作为施压欧洲国家的重大筹码,美国与欧盟国家在发动制裁之前,针对欧洲天然气的供需做了详细的推演,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台湾与日本,也同步参加了全球天然气供应调整的特别方案,因此战争爆发之后,天然气价格虽然还是上涨,却距离去年11月之后的数次高峰价格还有一段距离,证明了各国政府联手的因应政策的确能产生一定的缓和效果。

但是石油供应短缺的衝击则较天然气更为全面,俄罗斯每天生产1,100万桶原油,是与沙乌地阿拉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三大产油国,俄罗斯每天出口500万桶原油,加上约200万桶炼油石化产品,除了输往欧洲的几条油管没有受到制裁影响照常运作之外,其他仰赖海运出口的将近300万桶原油,立刻成为全球供需失衡的破口。

这些海运出口的俄罗斯原油,不只因为受到金融制裁、无法取得货款而无法交易,连载运原油的油轮都自主採取禁运措施,加上沙乌地阿拉伯国营石油公司ARAMCO过去两年获利大降,此次拒绝增产藉以拉高油价赚取获利,即使各国联手释放原油战略储备,也无法抑制油价上涨。目前各国期盼日产300万桶的伊朗原油能够浇熄涨势,不过伊朗原油就算能够解除禁运重新出口,也要到5、6月之后,高涨的油价恐怕要维持一两个月才有消退的机会,而这还是各种推演当中最乐观的情境。

值得我们提高警觉的是,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还无力讨论油价与大宗物资暴涨对于经济与金融市场潜在的杀伤力,不过,歷史上原油价格涨破每桶100美元,隔年都发生重大的经济衰退事件,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啸、以及2012年的欧债危机,前一年油价都曾涨破每桶100美元。

油价与民生物资大涨,必然造成各国国民可支配所得重大的位移,产生强大的消费排挤效应,并带来全球需求结构性变动,对于台湾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负面衝击,国发会、经济部与中央银行恐怕必须赶紧做出模拟,预做因应方案。与前两次油价突破100美元不同之处,是全球利率仍然处于低檔,美国联准会正要启动升息循环,政策上仍然有减缓升息速度的空间,但是全球通货膨胀的巨兽是否会因为油价与大宗物资全面上涨而失控,那就是目前无人可以回答的巨灾议题了。

#战争 #天然气 #出口 #价格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