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儿童青少年免于菸害,行政院于今年1月14日将「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送请立法院审议,并已于3月1日经院会一读交付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案委员会审查。根据卫福部国健署官网,此次修法重点因而聚焦于将近年新兴的电子菸、加热式菸品等纳入菸害防制规管对象,包括禁止电子菸之类的菸品,以及严格管制符合菸品定义之新类型产品。
正因为这种新类型菸品的横空出世,从2014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每两年召开一次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当年举行的第六次缔约方会议(COP6),就首次建议各缔约方应考量禁止或以适当方式,管制尼古丁及非尼古丁电子传送组合物。紧接着在2016年的COP7,进一步建请此类产品之制造、输入、销售、展示或使用,应以法令规定禁止或管制。到了2018年的COP8,又进一步认定加热菸为应受各国法令管制之菸品。面对这种国际新趋势,促使国健署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菸害防制法的修法工程,在歷经逾两年半的研议、谘商、沟通,最终才得以将修正草案送请立法院审议。
目前,立法院卫环委员会虽然尚未开始审查,但从连日来,包括朝野立委都不约而同的争相就修正草案发表意见,也可显见儘管目前新冠疫情仍未缓解,有关俄乌战争的动态及影响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热议的话题,但有关如何规管电子菸、加热菸,仍能吸引朝野立委的关注,益发凸显这确是一个不容轻忽的重要议题;而朝野立委的分心关注,自然也是善尽民意代表职责的应有之义。
然而,当进一步检视这些委员的发言内容,则会发现其中存有一些无心之失。例如民进党籍的两位委员于15日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呼吁政府应提高禁止吸菸的年龄,从现行法的18岁予以提高至20岁,提高罚锾与增加菸盒警示的图文比例。然而,已经送至卫环委员会的行政院版修正草案,这二项诉求其实都已入列。则两位委员还要大张旗鼓的召开记者会,只能归因于并未掌握修正草案内容的缺失,或是只想搭便车出风头而已!
类似的情况同样也出现在国民党委员的身上。有委员引述国健署于108年5月2日的新闻稿,提到「新兴的电子菸、加热式菸品也是一样,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然后质疑不过三年的时间,政策居然大转弯,将加热菸纳入管理。然而,检视行政院的修正草案,除了在第十条增订禁止加味菸品的规定外,在第十五条更是增订「任何人不得制造、输入、贩卖、供应、展示、广告或使用类菸品」之规定,则委员质疑「政策大转弯」,应是言过其实了!
儘管朝野立委针对菸害防制法的修法、将加热菸正式纳入规管,予以解读成是代表政策上已经将其解禁,从而强调除了传统纸菸之外,包括加热菸也应比照「双禁」,才是「菸害防制」最佳的对策,并进而质疑这样的「政策大转弯」,其中到底有谁介入关说?
包括国民党总召曾铭宗等人所提出的质疑,姑不论是否确有此事,但是长期投入菸害防制工作的董氏基金会方面,则已预警式的引述WHO最新的「全球菸草流行报告」,指出菸草公司的目标就是要让下一代继续对尼古丁成瘾,而新型菸品就是他们的新武器。从而,即使现阶段,并未出现相关的菸草业者,透过关说希望解禁加热菸草等新样态的菸品,但在立法院的修法审议过程、以及新法通过后的执法阶段,菸草相关业者或者设法钻法律的漏洞,或者关说找寻执法的漏洞,应该是势之必然。
因此,面对卫环委员会即将展开「菸害防制法」的修法,着眼于让青少年得以远离菸品的诱惑与伤害,如何让新版菸害防制法既周延又可行,无疑是包括朝野立委都应跨越党派成见,共同迎接不再有菸害的健康大未来。
而行政部门能否贯彻修法初衷,而不只是自诩「与世界同步」,则不只朝野立委、自然也包括董氏基金会等相关民间团体,都应共同投入监管才对!
最后,我们并期待如果菸害防制法的修法能够真正落实,进而能够成为一个典范,让其他的公共政策与法规的制订与修订,有所依循,跨越党派成见,获致利益极大化、副作用极小化的权益,进而出现正向循环效应,则国家幸甚!全民幸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