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Institute of Medicine于公眾健康与永续报告书中,载明医疗健康产业直接或间接产生总碳排放,占10%全美总碳排放。因为,医疗健康产业是属于一个耗能产业,46%直接来自于照护服务,54%间接来自于药品医材相关供应与制造。而业界对此甚少着墨,更遑论去量化或研究如何来减碳。报告强调,医疗服务所产生碳排放,也正在危害全人类健康。因此,建议如何减碳是医疗健康产业界必需正视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间,世界各地有三分之一民眾就医,改由院所「亲自就诊」转型为「远距医疗」。证明它是一种更便利的医病互动模式,也是医疗服务的价值创新。同时,在各国政府法规核准,保险公司正式启动给付,也衍生出不少的独角兽公司,专门提供线上谘询、视讯看诊、线上药局、电子处方、药物宅配等服务。
臺湾是全球防疫之模范生,去年5月三级警戒期间,政府也全面开放「通讯诊疗」,但因配套不够,以致通讯诊疗完诊后,仍需到院核卡、缴费、领药。面对缺失,主管机关也陆续提出因应方案,如:卫福部之电子病歷上云草案,包括电子病歷云端储存与跨机构交换;健保署扩大远距医疗执行范围(地区、场域、科别),与推广「虚拟健保卡」,以利医师到偏乡及居家服务。
去年7月美国Kaiser Permanente Northwest发表,该医疗体系于2015-2020间,每年门诊成长3.2%,平均年服务量约达260万人次。疫情使远距医疗看诊增加,比例由2015年8.3%提高至2020年54.9%。由于远距医疗节省看诊病人及家属交通往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平均每人次门诊碳排放,由2015年8.03公斤,2020年减少为3.95公斤,降幅达51%。2022年Environmental Health杂志,统计瑞典西部50多位基层医疗医师,平均每次远距医疗可减少4.8公斤碳排放,而其中45.7%来自于医疗人员与病人交通往返。
2019年臺湾全年门诊健保申报总件数达3.67亿件,以臺湾人口2,350万计算,平均每人每年使用健保门诊,约为15.6次,而美国只有6次。如果十分之一臺湾民眾改用「通讯诊疗」,每年将可减少1.63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如以瑞典的碳税来计算,每吨约119美元,换算等值约为6亿台币。英国国家健保局NHS于2019年报告,全年由NHS服务所产生碳足迹,达到25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因此也提出健保绿化减碳计划,目标于2050达到零碳,就是先从远距医疗开始。
2019年,台湾排放总量为256百万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0.76%,全球排名第22位。近年来台湾对零碳排等的环境永续议题,不论政府、学界、企业与民间,已经倡议不断,且积极投入。国发会也疾呼,臺湾将于2050要达成净碳排零目标,2030空污减三成。
英国NHS已于2020启动健保绿化倡议,深值我们的健保署来师法。因为,每一次远距医疗不止节省病人的时间与交通费用,更立竿见影地直接减少碳排放。至于能否转换成等值碳税,回馈健保、病人或医师仍需讨论精算。
但是,医疗健康产业是被忽略的碳排大户,必需上中下游共同来正视减碳的问题。政府部门也应立即启动量化评估,协助研究、投资奖励减碳等。因此,远距医疗的后续推展,已经不止是个人医疗模式选择,而是国家社会环境永续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