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成全球主流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也走向轻症化。专家提醒,Omicron致死率虽仅千分之3.4,但若确诊数太多,无法有效控制,推估到了今年6月,全球死亡数恐达到近136万例,逼近去年Delta时期,应採「避轻救重」的防疫新思维,以提升疫苗施打为目标,在「维持新常态」及「有效控制疫情」间取得平衡。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昨表示,全球疫情持续趋缓,但因Omicron快速且多元传播,每日全球确诊数仍较Delta时期多,即使致死率由Delta时期的千分之14大幅下降至Omicron时期的千分之3.4,仍会产生许多死亡个案。
陈秀熙表示,去年7至12月间,Delta疫情在全球共产生近150万死亡,今年Omicron疫情下,推估到了6月将有136万例死亡,相近去年的Delta。如果确诊数太多,不能有效控制,仍会影响到重症高风险族群。虽然Omicron致死率不高,但是量大,造成的死亡不容忽视,因此他一再强调防疫应「避轻救重」。
「避轻救重」Omicron防疫新思维,主要是强调「维持新常态」及「有效控制疫情」2者的平衡。陈秀熙团队利用极低致死率的纽西兰实证资料推估台湾的住院需求、加护病房(ICU)需求上限及死亡警戒值。若台湾无法提升疫苗施打率,至4月底的住院需求上限为4515人、ICU需求上限为130人、死亡警戒值为28人。
不过,团队发现,若能提升2成疫苗施打率,则住院及ICU需求上限将分别降至2245人及58人,死亡警戒值为13人,如此就能有效控制疫情,并维持新常态生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