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中东战云密布,石油价格飙涨,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台湾的能源悉数仰赖进口,经济大受影响,这一年台湾通膨率高达47%,当年编算的经济成长率1.1%,2009年国民所得五年修正前也仅1.4%,随后歷经多次国民所得定义的改变,如今,1974年经济成长率已上修至2.7%。
■出口统计有依美元计算者、依台币计算者,财政部还有编制出、进口单位价值指数、出、进口数量指数,用以观察价值、价格及数量的变化。出、进口单位价值指数,和主计总处编制的出、进口物价指数虽然都是用来衡量价格的变动,然由于编算方式不同,仍略有差异。
经济学家康纳曼于《快思慢想》一书说,人类的思维有两个系统,平常靠的是系统一这个直觉,只有进行逻辑思考时才会启动系统二。这样看来,我们阅读资料常常也只是启动系统一,例如被询及出口,我们反射动作就是去查依美元计算的出口统计,若数字漂亮,就会认定外贸情势大好。
那么,去(2021)年出口好不好?多数人看了数字之后一定会说:「好的不得了,出口成长29.3%,创了11年新高。」这自然是指美元出口,若改以新台币出口则成长率就没那么高了,再换成出口数量,成长率只有15.9%,数量成长几乎是美元成长的一半。
我们得启动系统二来思考一下,何以同样的经济活动,用不同的方式估算,会得出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匯率、物价会波动。由于匯率波动,因此用美元估的出口成长,就和新台币估的不一样,又因为出口物价会波动,因此用「值」、用「量」算出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举个例子,1974年我国出口成长率高达26%,这当然是依美元计算的结果,若只看这项数字,会以为景气春燕来了,事实上,那一年中东情势紧张,国际油价飙涨,两位数的出口成长是虚的,全是投入成本大涨使然,而出口数量跌了4.3%,各业哀鸿遍野,通膨席卷全台,经济成长率也创下政府迁台以来最低,仅1.1%,美元出口的亮丽成长,其不可尽信,于此可知。
再如1986~1988年在美国施压下,新台币匯率由37.8升至28.5,是以业者每一美元的出口收入,所换得的新台币少了9元,1988年以美元估算的出口虽然欣欣向荣,成长了13%,但依新台币估算的出口低迷,出口数量更掉至零成长,那一年国内股市虽热,生产活动却冷,这同样说明美元出口的亮丽表象,多有虚幻。
1998年在投机客攻击下,金融风暴席卷东亚,韩元、泰铢、印尼盾狂贬,经济纷乱,台湾虽然被誉为「亚洲的不倒翁」,但新台币匯率同样连月贬值。以美元观察,台湾出口衰退9.3%,然而,拜贬值之赐,每一美元所换得的台币大幅增加,因此用新台币估算的出口反而成长6.2%,但别太高兴,这当中有物价膨胀的水份,挤掉水份,出口数量成长无几,亚洲金融风暴为害之烈,于此可知。
以这个思维来检视台湾近期外贸,第一季依美元估算的出口仍有23.5%的成长,表现亮眼,然而,这个成长究竟是「量」带动的,还是「价」带动的?从资料研判,价的贡献比较大,自年初俄乌开战以来,通膨阴影笼罩全球,出口物价随之飙涨,把这个水份挤掉,出口数量仅成长8.3%,量的成长只有美元出口成长的三分之一,景气疲态已现,今年经济能否保四,仍在未定之天。
看来,我们的出口好不好,也得快思慢想一下,除了用系统一观察美元出口的变化,也得启动系统二看看出口数量的消长,如此才不致于失之误判。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