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先前在4月28日宣布禁止棕榈油出口,目的是希望解决国内食用油短缺问题,将散装食用油价格维持在每公升1.4万印尼币(约0.96美元)以下,相当于自由市场价格的一半。
政策上路后随即衝击印尼棕榈油产业1,700万名从业人员,使农民收入损失50%至70%。眼看政策失效,印尼总统佐科威在19日宣布解除棕榈油出口禁令,但贸易商及相关业者还不敢轻举妄动,深怕政策再度出现变数。目前印尼散装食用油价格仍在每公升1.7万印尼币左右。
印尼身为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棕榈油年产量超过4,700万吨,占全球市场供应量比重高达六成。然而,印尼国内棕榈油需求量只有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令棕榈油产业高度依赖出口获利。
今年初乌俄战争爆发后,全球原物料供应受阻加速价格飙涨。4月印尼政府下令禁止棕榈油出口时,就有不少专家质疑出口禁令在缺乏农民补助方案等配套措施的情况下难以稳定价格。
果不其然,棕榈油出口禁令实施后印尼农民反而不愿大量生产棕榈油。
产业专家虽然同意政府应干预市场稳定价格,但认为印尼政府应实施国内市场义务政策(DMO),比照煤矿生产商要求棕榈油业者将出口量的30%留在国内。
事实上,印尼政府在2、3月就曾实施国内市场义务政策,无奈缺乏具备物流管理经验的政府单位来执行政策。专家认为印尼政府当时应该指派国家物流管理局(Bulog)负责,以国际市场价格向棕榈油业者买下30%棕榈油出口量,再以补助价格卖给国内消费者及小企业,确保国内散装食用油价格不超过每公升1.4万印尼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