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调机构克拉克森5日发表报告指出,2022年1月至5月大陆承接船舶247艘,全球市占率高达52.5%排名第一,韩国、日本分居第二名、第三名。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市6月全面復工復产,当地各造船厂正全力衝刺产能以完成订单。

造船业和半导体业、汽车业并列,皆为上海经济支柱之一。3月底上海封城以来,多家造船业即便订单满手却也无计可施、陷入停摆。

综合陆媒报导,克拉克森数据显示,5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57艘、250万修正总吨(CGT),月减17%。其中,由于上海因疫情升温採取封控措施影响,大陆仅承接22艘、84万CGT。韩国则承接20艘、120万CGT。

在上海復工后,中国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10日提前达成交船任务过半、接单过半、营收过半目标。中国船舶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则交付一艘全球最大江海联运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实际交付日还比合约计画提前四天,这也是该公司復工以来交付的第四艘船,可见产能拉到满载。

沪东中华造船目前手持新船订单57艘,总金额超过人民币(下同)680亿元,交付计画已排至2025年。该船厂总经理陈军表示,2022年目标是交付5艘大型LNG运输船,以及6艘超大型的货柜船。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所长曹亚伟表示,从接到订单到建造成船,需要一年至三年的时间。往往正是航运周期可能处于高点位置时,船东下单买船,等船造好的时候,有可能已经处于航运周期的低点,因此要注意调整造船产业的产业节奏。

新船订单之所以激增,来自于高运价背后的高获利。航运方面,在2022年运价最高时,如果一艘满载2万个货柜的船只从上海开往英国伦敦,单一航次的运费收入约1.6亿美元,扣掉各种成本,大致可以抵销该船的造价,相当于船东跑一趟欧洲就净赚一艘船。

目前已经公布第一季业绩的海运公司,营收、净利,以及2021年同期相比都大增。全球第四大海运公司的中远海控财报显示,2022年首季营收年增63%至1,055亿元,净利年增79%至276亿元。

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6月初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已经超过4,200点,较上期涨逾32点。

#新船订单 #航运 #产能 #上海 #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