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17日公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持续推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新规定将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炼油、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不含太阳能板玻璃)等项目的产能。
路透引述指出,大陆将扩大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相关项目审批将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节能审查,以及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各项要求。
其中,新能源车发展持续加速,将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预计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
此外,大陆将持续加强产业集群环境治理,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高起点设定项目准入类别,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减污降碳,且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炼油、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不含太阳能玻璃)等产能。
钢铁业方面,将大力支持电炉短流程工艺发展,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减油增化,铝行业提高再生铝比例,推广高效低碳技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预计2025年和2030年,大陆短流程炼钢占比分别提升至15%和20%以上。
但是,在大陆推行「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大陆碳排放总量的15%,减排压力格外巨大。
21世纪经济报导引述中钢协2021年3月提出「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初稿显示,该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
然而,大陆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2022年2月公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显示,钢铁行业将「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新设立目标较之前的徵求意见稿延迟5年。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总量控制」和「绿色低碳」成为钢铁行业新增的基本原则。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的延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大陆「双碳」策略稳中求进的总体方向,目标方向更加务实,也有利于钢铁产业发展更加良性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