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国工业总会提出一年一度对政府建言的「白皮书」,内容洋洋洒洒整整两百页。工总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同业公会,他们的建言应最有代表性,当然值得政府部门重视。过去几年工总提出台湾「五缺」的问题,包括缺电、缺水、缺土地、缺工人与缺技术等,直指台湾问题的核心。只可惜,这些关键问题非常清楚,但政府部门却无法提出解决方案,到现在这些问题依旧存在。这次工总提出的问题集中在协助「企业转骨」,而建言书中同时提到不少关于台湾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仍值得政府重视。

也就是说,其实台湾需要的是同时让「台湾转骨」与「企业转骨」;因为企业转骨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整个国家的政府政策和基础建设也同样重要,否则如果缺乏国家竞争力的话,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能也不容易。

首先,工总白皮书中提到台湾现在面临几个最关键的问题。第一,台湾产业现在面临严重失衡问题,主要是在电子产业方面。一方面,去年电子产业出口已占台湾总出口的55.5%;另一方面,其中单单半导体产出占GDP的比重就达到近20%。台湾产业过度集中在电子与半导体产业上,现在因国安因素,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开始强调发展自已的半导体产业,长期会对台湾相关产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其次,能源与碳排的挑战是另外一个正在发生的严重问题。一方面用电需求随着电子产业发展而快速增加,另一方面,绿电供应成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脚步。再加上执政党坚持「非核家园」的目标,造成供电吃紧,这几年连续出现多起大停电就是最明显的警告。此外,国际上已确立「2050净零碳排」的目标,而政府虽然也做了同样的宣誓,但却没有一个清楚的路径图,令产业界很担心如何与政府政策配合。

第三,国际供应链重组与韧性的问题。在美中贸易战和俄乌战争之后,国际政治与经贸板块已被画分为两大板块,因此供应链的分散,长链变短链变得很重要。但供应链分散会增加运费与关税,因此是否参与地区性的FTA就变得很重要。也就是说,台湾能否加入CPTPP和RCEP,是台湾能否维持国内和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条件。

最后,因为两岸贸易与生产链的结合还是台湾许多产业最重要的根本,即使全球供应链发生重组,但两岸生产链仍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因此,两岸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关系,保持顺畅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对于台湾的企业仍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企业转骨方面,虽然台湾高科技产业产值占比很高,但其实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方面,对于真正高科技技术的运用程度是很低的,包括AI、5G、大数据、物联网与区块链等。因此,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协助把这些高科技运用到企业上,也就是所谓的「数位转型」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台湾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即使他们有意愿要做数位转型,可是能力与规模都无法支持。建议政府应把科技服务业当成一个产业来发展,这个科技服务业就是专门协助中小企业进行数位转型,协助落实使用新科技。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普遍出现科技服务公司来协助其他企业升级。

总而言之,台湾需要转骨,企业也需要转骨,而这些问题存在已久,如何确实执行可能才是关键所在。政府应该多听听企业的建言,不只是看白皮书而已,更应该去实地了解并确实协助解决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才对。(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

#建言 #企业 #重要 #白皮书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