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摘文详见:bit.ly/3PsR9U7
更多摘文详见:bit.ly/3PsR9U7

数百年来,美国人和英国人一直将中国比喻为沉睡的巨兽。从19世纪至今,许多书和文章,在提到中国时,都会一再重覆一段话,误指为拿破崙所说:「让中国继续沉睡,因为一旦她醒了,就会撼动全世界。」数十年来,这句老生常谈屡见不鲜。

「过去50多年,或更长的时间,每当中国这尾巨龙稍微摆尾,就有美国观察家紧张地断定,那一定是巨龙即将甦醒的时刻。」美国记者赫若.艾萨克斯(Harold Isaacs)在1958年这么写道。1997年《经济学人》杂志还曾抱怨,此言太过流行,还因此「激发数千篇文章的灵感。」这类文章的数量到现在又多了一千篇,其中还包括2017年12月《金融时报》上论及石油价格的文章,以及2020年10月,视博恩(又名基督教广播网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上提到习近平的文章、2021年1月《富比士》杂志上关于中国崛起的文章、以及2014年10月《纽约邮报》社论,提及该年香港民主示威的事。

1994年,《纽约时报》两位记者,尼可拉斯.克里斯多夫(Nicholas Kristof)和雪若.伍当(Sheryl WuDann)联名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中国甦醒》(China Wakes);早此20年,前法国外交官亚兰.培瑞菲特(Alain Peyrefitte)则出版了畅销书《当中国甦醒》(When China Awakes),此书之后则有2006年的《中国撼动全世界》(China Shakes the World),以及2017畅销书《钱暴后的暗处:操作下的21世纪艺术市场》(Dark Side of the Boom: The Excesses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ury)中有一章单论中国,章名亦为「中国甦醒」。

这句话中国则翻译成「沉睡的雄狮」,在中国被传诵的程度,还甚于西方。中国使用率最高的搜寻引擎百度上,就可以找到170万则「沉睡的雄狮」,其中大多数都指这句话出自拿破崙。「在中国,这句话流传很广。」中国知识分子田方萌在中文版的《纽约时报》上这么写道,「从一些中学生八股的爱国作文,到专家写的重要国际事务分析,都很常见。」就连习近平都在2014年3月于法国的演讲中,都引用这句话。

这句话为什么会这么广为人知呢?因为这句话让美国和中国,都能够假装没看到中国现在的重要性,将之推迟到将来。美国人因此可以依然拥抱美国在世上无人能比的假象,将有人后来居上的这种焦虑,放到将来去担心,不要去想它已经失去全球优势的事实,无视于目前美国在全球秩序中渐居下风,以及中国在其中渐居上风的情形。

面对这个问题,美国人有三个选择。是要优雅、默默地让位给中国去称霸、就像英国在二次大战后那样,然后美国屈居第二?美国企业应该不会乐见此事,美国人民也不太可能会接受。2021年2月一份皮尤中心的问卷就发现,有6成7美国人对中国有负面观感,比2018年时的4成6高。

而且对中国感到焦虑的,还不是只有美国而已。该皮尤问卷中也调查了其他国家,包括瑞典、澳洲、英国、南韩,它们的焦虑更胜于美国。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名声在川普任内受到重创,但在拜登上台后,美国在全球的形象已经逐渐好转。既然这样,美国政府是否该想办法推翻中共呢?或许这是一种方法。在背后推动、甚至制造革命和政变,这手法很复杂而且传出去不好听,这方法过去美国在全球十多个国家从阿富汗到越南都试过、也学到了教训,在中国搞革命,不仅会让全球经济动盪,也不保证继任者会比习近平更不独裁专政。中国虽然有诸多不是,尤其是新疆的情况,但也不是没有更坏的可能。例如,如果让中国民主化了,但它却选出一个民粹统治者,利用中国人普遍的仇日心态,把美国卷入腥风血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更多摘文详见:

bit.ly/3PsR9U7

#畅销书 #美国 #中国 #Chin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