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台湾巴金森之父的医师陆清松表示,高达5成的巴金森病患有忧郁倾向,但是却很少被人知晓,曾有一位60岁的妇人退休后出现扑克脸、闷闷不乐和动作慢的表徵,却因无明显手抖、身体僵硬,被误认成单纯忧郁症,但经身心科治疗无起色后,病患经转介由他诊断后,才证实已罹患巴金森病。
陆清松指出,罹患巴金森病的年长者,忧郁情况常会在「罹病前后」出现,属生理层面居多,通常会在动作症状前1、2年就先发生忧郁症,称作「前兆」,若是动作症状后发生的忧郁症,也会是因巴金森病併发。
以上两种忧郁状况,会产生「忧郁、焦虑、疲劳」等多种症状,尤以「忧郁倾向」占比最高,因为患病,会使能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减退,且麸胺酸会过度释放,进而导致忧郁。
过往巴金森病的辅助用药,大多是针对「颤抖、身体僵直」等显性症状,「忧郁、焦虑、倦怠」等非动作症状时常备受忽略。陆清松说,现在已有新一代巴金森病辅助用药,除了可解决药效渐退问题,还可抑制过量的麸胺酸释放,经研究证实对情绪与疼痛皆具良好的长期作用。
陆清松说明,病患服用新一代辅助药物一个月后,除了药效变长之外,心情也变得开朗、正向,此外下背疼痛的问题也有所改善,无论是临床研究或实际用药,皆指向新一代辅助用药可帮助病患缓解情绪,而此药物现已纳入健保给付,可望让更多巴金森病患早日笑顏逐开,回归正常社交生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