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参谋总长陈宝余主持副参谋总长执行官新职介绍典礼期勉国军「确依战力防护、滨海决胜、滩岸歼敌的作战指导...」,本文就来谈谈「战力防护」。
战力防护的作法
从国防部公布的资料来看,所谓的「战力防护」就是以各种方式偽装军力。例如把勇虎战车、云豹甲车偽装成工程车,或把捷运变成地下基地待命出击。陆军AH-64E阿帕奇和UH-60M黑鹰直升机降落新竹高铁站附近,进行热加油、热挂弹、补给等任务,演练「战力保存」。
除此之外,战力保存的内容还包括把部队疏散到民用建筑,例如厂房、校园、民居、超市、影院、高架桥下、洞涵、隧道等等。某种程度来讲,部队疏散到民间有两个意义:准备巷战、把居民当作人质。
巷战过于残忍,而且解放军不见得会进入城乡部;发生战斗的地方,一定是解放军所要夺取的地方,例如防空阵地、飞弹阵地、军港与机场、金融中心、广播电台、发电厂、各级指挥所等等。国军准备巷战,怕是浪费了兵力。
战力防护就是后发制人
实施战力防护往往是弱势方与防守方,先天上已经处于被动的局面,如何在共军的先发制人打击之后存活下来,是后发制人的先决条件,挺过来之后再思如何扭转战局。
如果解放军和国军是两个类似量级的对手,双方军事能力、兵员数量、作战地区同样的广阔、作战效能接近,那么交战过程可能冗长,先发不见得可以制人,后发也较具有制人的空间。
但是目前两岸军事力量反差极大,国军无论是在技术与兵员数量、甚至于在作战效能方面差距解放军甚多,解放军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
以防御为主的后发制人,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防御态势下抢占先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的地位。处于防御或劣势的国军,只要战争开打,就要能够积极的创造并抢占先机,以快制快,运用多种手段迅速实施对等反击,打乱解放军进攻部署,期能在后发的不利态势下取得「制人」的最佳效果。这是当前国军所想的。
但是在现实上,国军对解放军实施对等打击的机会几乎为零,在没有外界因素介入的情况下,解放军採取先发制人的优势几乎无限大。基本上,先发制人就可以定生死,防守方与弱势方等于没有还手余地。
此时,国军非常需要美日外援,外援往往是溺水之际的救命浮木,只要这个浮木非常有力。然而,依靠美日外援却非常不靠谱,为台湾流血流汗这件事情嘴巴上说说可以,认真去做实在没办法。只要解放军不受制于更强大的(美日联军)存在,先发几乎就等于胜利,这句话基本上没有问题。
后发制人的防御部署
孙子(九地篇)说过:「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九地指的是到境外作战,到境外作战「为客」,防御方则「为主」。必须先定主客关系,才能决定攻守方法。
解放军到我境内作战「为客」,我「为主」则採取防御态势。根据孙子:「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九地在哪里呢?
九地来自用于屯兵的井田制。一块地分成9块,中央是公田,周围8块是私田,也是寓兵于农的安排。
从方位来看: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方,各自部署兵力,加上位于中央的指挥部,形成一个基本的九宫防御方阵。当然,这个方阵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作战样式,这就要看指挥官的谋略了。
我们还需要借用一个概念,才能够让方阵动起来:奇正。孙子说:「凡战,以正合、以奇胜」。正兵是正面公开的兵力,目的是在正面接触吸引敌军主力火力;而奇兵是隐伏而不公开的兵力,从两翼夹击敌军,出奇制胜。兵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就看谁运用得好。
原则上,在九宫格里面,有了四个方向的正兵:东、南、西、北,四支奇兵: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个方阵是个极为稳妥的部署,无论敌军从哪个方向打过来,所面对的态势都是一样:以正合、以奇胜。奇正关系与驻地兵力大小可以变换,得看当时战场情境如何而变,总之,正面迎战的就是正兵。
我们尝试根据九宫格方阵原理,把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作战区的防御态势简化为一个五行方阵,如下图所示。
白色兵棋表示「正兵」,在正面迎敌,黑色兵棋表示「奇兵」,从两翼夹击。这是原则性的安排,角色可以互换。也许当局有另外判断,一般假设解放军可能从北部攻进来,北部有首都在,所以安排重兵防御。
若按照孙子的看法,进攻主力不会摆在北部,因为北部有重兵是「实」,兵形象水,敌军主力不会和我在北部硬碰硬,而会流向「虚」处,也就是国军薄弱环节,才可能「避实击虚」。国军得赶快找到薄弱环节,重新部署兵力。
最不幸的状况就是全部兵棋都变成了白色,表示每个战区都没有救援,讲得好听是独立作战,其实是坐着挨打。
战力防护的目的是机动作战
目前国军战力保存是把部队疏散到厂房、校园、民居、超市、影院、高架桥下、洞涵或隧道等等,这未免太形式化。
2003年伊拉克战争,海珊手里握有百万大军与500架战机,足以与美军一搏。但是百万大军一触即溃,500架战机埋在沙漠里面没有出击,企图保存战力日后再起。感觉上国军保存战力的作法非常「海珊」。
以现代侦察能力,找到这些躲藏在民间建筑的战力并不难,如果解放军出动大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在现场直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形之下,躲藏在建筑物里面的部队必须配备反无人机武器以自保。
作为防御方,国军不得不把兵力分散在全岛,这是必然。但是在分散的同时,不能忘记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进行打击;这涉及了机动作战。
国军必须常态性举行机动演练:第一,北中南联兵营互调,演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在决战点。第二,国军至少拥有两支机动打击部队:陆战队以及特战部队。现在虽然陆战队失去了两栖的意义、伞兵也失去了敌后空降的意义,但我们取其「机动」的本质(海上机动与空中机动),可把他们变成本岛机动打击与救援部队,这样,五行方阵就活了。
本岛防御必须跟「常山之蛇」一样灵活多变: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有了「常山之蛇」的思想,国军「战力保存」除了把武器装备偽装起来之外,部队还要不断的进行机动,才能迅速的集中在需要的地方,不会被解放军分割歼灭。
而且,国军还应善用岛屿的特点,把远端打击武器分散到台湾周围诸多离岛,例如把海马斯多管火箭弹与M-109A6自走炮分散部署在澎湖群岛、彭佳屿、小琉球或兰屿,视距外必然有解放军登陆部队和两栖攻击舰。
离岛虽然远离本岛,但是距离敌军比本岛近多了;离岛火炮在没有飞弹以及海空军帮忙的情形之下,可以自行对敌登陆舰队开火,也算是尽了防御的心力。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本文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专稿,授权中时新闻网与洞传媒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