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国民党主席选举,又引发党内团结的呼声。如何撕掉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社会公认标籤,是国民党的当务之急。

说到团结,具体方法不外乎「人能容」和「事商量」两项原则。

一个组织有一定规模后,其成员间,难免有投缘与不投缘者;遇事待决时,成员间意见分殊,也是正常现象。因此,组织领导就该带头做起,包容与己不投缘者,并时时提醒其他成员,要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在决策过程中,领导当然可以表示个人意见,但也要让其他成员充分表达己见,大家再就各类意见共同讨论,理性分析利弊得失,然后寻求共识,形成集体意识与最后决策。

因此,要说团结,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需要组织领导刻意经营与小心呵护,也是领导能力中的核心技术。如今,对国民党而言,强人政治时代早已过去,因此,做为国民党主席者,更需要具备维护团结的领导能力。

从上述原则来观察,这次四位国民党主席候选人,显然在表达个人竞选理念时,没有展现促进团结的决心与能力,而是着重于攻击竞争对手弱点,企图压低对手得票数,以求得个人胜选为主要出发点。这是这场选举最让人遗憾之处。就以竞选策略来说,当候选人发现,对手只重攻击同志,而无加强团结之意时,竟无一人看出,这是对手的弱点,也是展现自己可以促进团结的领导能力优势,并藉此提升自己的格局高度,达到胜选目标。

所以,以党员民调居前的张亚中来说,在「人能容」方面,张明知自己在地方首长与派系中缺乏人脉,就应该多展现对国民党组成结构异质化的尊重与包容。而不该厉声宣称要清除李登辉余毒。退一万步而言,就算部分党内政治人物过去曾与李交好,李既已离世,张若当党主席,其领导能力的展现,应该是对这些党员化其毒、用其长、避其短。曹操都能重用关羽,张教授难道只能用「清除」法排除异己?

在中天举行的电视辩论会中,有一提问是:若当选党主席,要对竞争对手安排何职位?结果四位候选人中,竟无一人具体回答。心胸气度之窄,令人诧异。就促进团结而言,候选人为何不能大度表示,若自己胜出,必定邀请三位对手担任党的副主席,与党主席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四人合体,为党奋斗?讲一句让国民党没面子的话,如果蔡英文当年在党内初选赢了赖清德后,都能提名赖为副总统候选人,而赖也愿意顾全大局接受提名,国民党四位党主席候选人难道不能合作共事,连民进党都不如,又要如何团结全党,重返执政?

在「事商量」方面,张教授明知其两岸论述,在2015年换柱风波中,已经引发党内强烈质疑,此番竞选党主席,又怎能一意孤行、坚持己见到底?其实,张的论述,根本不是急统或红统主张,跟党内已普遍接受的一中各表,也只有些微差异,出发点都是要维护中华民国与两岸和平。既然如此,张若以团结为重,岂不应该表示,当选党主席后,其个人主张将和其他党员的两岸高见,合併讨论,以求共识?朱若重视团结,也不该大扣张的帽子,而应该表示,自己胜选后,愿意尊重张的意见,将其纳入党内两岸论述的共同讨论中。

所以,说到团结,看似困难,其实也不外乎「海纳百川」四字而已!海纳百川不是和稀泥,而是人能容、事商量,成其大也!国民党的领导人如果心胸狭窄,只能唯我独尊,不容异己异见,又怎能说服异质性特高的党内次级组织,共同为党奋斗?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团结 #国民党 #党内 #组织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