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8日,刘仲容和黄启汉到了北平,会见中共北平市长叶剑英,说李宗仁交待:第一是局部和平,并与中共併肩作战;第二是切实在8项条件下里应外合,推动全面和平。在西柏坡的周恩来看到叶的简报后,在起草中央復电中,指出「加深李、白与蒋系的分裂」方针,十分重要。要刘仲容立即返回南京,告诉李宗仁:「即应迅速与蒋分裂,逮捕蒋之嫡系将领如顾祝同、俞济时、陈大庆及特务头子毛人凤……等人,方能站稳脚跟,进行和谈。」但刘估计,李在南京既无力量,也无胆量逮捕中共所提到的那些人。李也颇感为难,说:「不要说逮捕他们,今天我不被他们捉去已算很好了。」
蒋下野后,李、白努力之和谈,终无所成,共军于4月21日渡河,政府迁往广州,蒋、李斗争仍继续不断。5月22日,蒋指示秘书周宏涛致电在美国的俞国华,要他将李、白的罪恶广为告知其部属。此电稍长,但可从中瞭解李、白联共反蒋的一些梗概:
去年(1948),桂系勾结共匪以要求总统下野,作为和平条件,于是有所谓和平运动。在李、白主持策动之下,在华中发动,当时徐州会战正酣,华中方面不但按兵不动,甚且阻止中央调遣援军,卒致会战归于失败。此役以后,桂系主和益亟,倡言总统如不下野,则共党不愿言和。总统乃向李德邻(宗仁)、孙哲生(科)、吴礼卿(忠信)诸同志指明:中(正)可尊重大家之主张,洁身引退;惟个人引退后,共党将不但不与政府谋和,并将要求政府无条件投降。自本年(1949)1月22日,总统毅然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后,共匪行径果如所言,初则迟迟不与李、白谈判和平。继则提8条24款,迫使政府无条件投降。至是方忍无可忍,群起反对,使李、白无法签降。因之有4月22日总统与李、白等在杭州之会商。当时议定,如李、白决心反共到底,则本党当予全力支持,以贯彻戡乱政策。惟此后李、白仍继续与匪暗通声气,放言如欲再战,必须总统出国。事之不合理者,实无逾于此。盖其意欲逼使总统出国,俾能遂其任意处分国家财产,背叛反共国策,达其勾结共匪之目的。
上函将此会战失败之责任,归诸白氏之「按兵不动」及「阻止中央调遣援军」,似嫌过当。而白在此紧急关头,扯蒋「后腿」,致两败俱伤,乃国民党之不幸也。
蒋卸职到溪口后,曾反省此次失败之原因:「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乃失败于俄史(史达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实失败于美马(马歇尔)。盖以马歇尔误听俄共之宣传与英国之中伤,对于其本国之利害与中国之存亡,以及太平洋之安危,与全世界人类之祸福,皆置而不问。而唯以个人一时之爱恶,专泄其私愤。……而余之外交运用,因过信美国之能急公好义,致有今日之失败,亦应引咎自责。」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