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审议中央政府总预算,国民党团不满公投期间政府「行政不中立」而罢审,民进党担心无法如期完成三读,以多数决将公务预算部分「径付二读」,创下国会首例,引发在野党同声谴责违宪与独裁。各界挞伐下,朝野政党各退一步,以「復议」退回委员会继续审议,各党则承诺于1月底前完成三读、不再復议。近年立法院沦为行政院立法局,审查预算流于形式,奉劝朝野立委「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切不可放弃为民看紧荷包的天职。

菜市喊价债留子孙

从2008年开始,除几个大选年赶在12月底前完成预算审查外,每年最迟次年度1月底都可以审完。就结果论,民进党团堪称战功彪炳,在野党团早已丧失藉预算审查权制衡行政院的能力。想当年民进党在野,拖延预算审查毫不客气,逼迫国民党让步,如今自己当家,在野党稍稍杯葛,就不惜创下宪政恶例想翻脸,殊不足取。

民进党掌握立法多数席次后,委员会审预算总是以「冻结」某些预算为手段要求补充资料,但通常在预算单位提供报告后就会解冻,看似严审,其实是作戏。至于完成审查送到院会的预算,几乎全都经过政党协商,删减1%上下后通过。所以,每年都会做做样子小删,如去年预算就以「统删」委办费5%、政令宣导费20%、军事装备及设施3%等后照章通过,其他年度也都类似。换言之,所谓审查只是虚晃一招。

自2014年起,立法院每年删减金额为:245亿、250亿、222亿、240亿、249亿、240亿、246亿、256亿,表面上审查严格,事实上朝野心知肚明这套「游戏规则」,彼此作样演出,届时就「如拟」通过。这种以政党协商取代实质审查的离谱现象,前立委林浊水看不下去,直说「像几个人在菜市场喊价」、「这个制度一定要改」。

在野国民党过去长期执政,虽已政党轮替几次,迄今仍不太像个在野党。在没有上位审查原则之下,对预算审查只能散枪打鸟,缺乏据理力争的胆识。例如,拜美中贸易战供应链改变,以及疫情下资通讯零组件需求大增、出口大好之赐,2020年和2021年景气大好,税收增加,理应创造盈余来清偿债务,但政院继续编列230亿元岁入岁出短差、扩大政府债务,然后动用前年度岁计剩余500亿元,加上举借新债690亿元,来弥补赤字并「偿还」前债960亿元。

国民党仅散枪打鸟

政院不知反省却标榜「还债金额20年最多」进行大内宣。在野党对此大可强烈反应,要求好年冬必须反转「短差」为「剩余」、降低政府债务才是。甚至应找出部会编列预算之偏差,指陈问题之所在;但在野党迄今却无任何回应,若非不够用功,就是不用心于此,只做有媒体效果的表面工夫,不深究问题之根源,乃至于外界经常质疑:无党籍的高金素梅委员个人战力都强过在野的国民党。

政治学中有所谓「忠诚的反对党」,意即反对党在忠于国家之下,对执政者的批评都是正当且应为的,特别是应透过预算审查,将政府施政和国家带往正确方向。民进党当年在野时「战力」十足,对政府批评经常夸大甚至扭曲,却自认是天经地义;但执政之后,却反而压抑在野党批评,动辄斥责在野是在「乱台」,在野党既无能凸显政府问题之严重,又懔于「乱台」之污蔑,每陷于被动而被社会认定「无能」。

但是总预算审查,是代表人民监督政府的立委天职,也是在野党呈现执政党施政规画无能、自己具有重返执政能量的最佳场域。若只在程序或不直接相关的枝节上下工夫,甚至以不具说服力的「武斗」来向民眾讨好交心,却不用功深入挖掘、找出预算编列的猫腻,以高超的「文斗」博得掌声和喝采的话,不仅有失天职,且更难重掌政权矣。

新年度总预算中,对地方经济整体协助高达5159亿元、国防预算规模4717亿元、社会福利支出更高达6018亿元,难道都没有隐藏问题?立法院,特别是在野国民党的表现,可不能逊于民眾党,否则真会让人怀疑,是否已经和执政党沆瀣一气了?

#中时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