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Omicron变异株1月初从桃机传入本土,短短半个月,确诊案例就飙破130例。Omicron虽然传播力强,但重症与死亡率低,究竟防疫政策应该坚持清零,还是改採与病毒共存模式,专家们争执不下。两种策略各有其利弊,但人类对新冠病毒所知仍然有限,台湾又是海岛国家,边境防守相对容易,基于国民健康与国家安全考量,防疫能守一分就守一分,不要轻言放弃清零。
疫苗与防疫措施并重
Omicron的特性是传播力极强,但病毒多存活于上呼吸道,在下呼吸道及肺部的繁殖速度慢,重症与死亡率较低,因此全球每日新增病例狂飙到300万,死亡人数仍然持平。有专家认为,像大陆那样坚壁清野的强势清零,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大,既然Omicron多是无症状或轻症,意味着新冠肺炎将朝流感化方向变化,就不必再花大量资源清剿,疫苗普及后社会与之和平共存即可。
这一直是很多欧美专家的想法,最早採佛系防疫想求取群体免疫的英国,证明已经失败,现在国际间也不再谈群体免疫,因为已发展出免疫逃脱的Omicron,证明了在病毒的不断变异下,群体免疫的设想过于天真。因为免疫了这株,免疫不了下一株,反覆感染的过程,将对民眾健康与生命造成折损。欧美是Omicron肆虐最严重的区域,这固然和疫苗抗体过半年就开始衰退有关,但也因欧美民眾心理上出现防疫疲乏,不愿再戴着口罩遵守防疫措施,想回到过去自由放任的日子,不少人拒绝打疫苗也拒绝忍受生活上的不便,以至于案例一发不可收拾。欧美的实例告诉我们,打疫苗与防疫措施二者不可偏废,绝不能打过疫苗其他就抛下了。
台湾处于疫情初爆阶段,个案可能会呈等比级数增加,最后像欧美那样遍地开花。台大公卫院陈秀熙团队推估,本月底染疫者将达540人;但也有可能,在有效的防疫管制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下,我们能够切断感染链,让散出去的病毒被口罩和消毒剂挡住。这波疫情是春节返乡潮带来的,不是本土群聚,只要围堵住已散播的病毒,强化对入境的管制,还是有机会不让疫情出现大爆发。既然有机会,当然要尽最大的努力,台湾民眾一直很有公卫意识,大多愿意遵守防疫规定,这是台湾防疫佳绩的最大支撑力,大家都要一起努力。
警戒该升级就要升级
有些人认为Omicron症状轻,未必要花极大力气去赶尽杀绝。不错,防疫要在社会成本与疫情风险中取得最可行可久的平衡,但儘管Omicron轻症多,只要感染数量大,重症和死亡还是会跟着出现,老病者和没打疫苗的儿童尤其要小心,我们不能拿他们的命来冒险。何况确诊个案增加会对医疗量能造成负担,压缩了其他医疗需求。此外,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不够,感染后会不会造成长期后遗症也很难说。少一个人感染,就等于少了一串人感染,以及伴随的医疗支出与社会成本。
如果因为Omicron症状轻如感冒而放松防疫,政府与民眾都会降低警觉意识,万一未来出现毒性强的新变种,趁着我们门户洞开时溜进来四处流窜,届时想再拉起防线一定会手忙脚乱。去年5月大爆发后,许多防疫漏洞都已经补上,现在我们应该有能力在不打击民生经济下,继续进行对病毒的追踪围堵。桃机爆发感染后,防疫单位和地方政府积极匡列疫调,进行航班落地採检,追查清消疏失,就是必要的应对。春节返乡潮高峰已过,未来入境旅客会大量减少,应该全部航班进行落地採检及快速PCR,在国门第一道防线就拦截住病毒。
我们还有机会挡下疫情,那就要全力挡住。如果疫情迅速扩大,甚至出现多个不明感染源时,警戒该升级就要升级,包括暂停餐厅内用和大型活动、旅游景点关闭或限制人数等等。民眾也应该提高警觉,在疫情将爆未爆的此时,主动减少外出聚会,忍一时不便图长远安全。返乡潮带回来的病毒,正等着春节民眾聚餐出游时大肆散播。我们能挡下这第一波,就很可能把整个高峰压制下来。现在是还有能力进行清零的时候,就不要太早放手,只要全民一起努力,我们有很大机会可以度过危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