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选战已进入热身赛,虽然日前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喊出「蓝白合」,不过国民党内有议员不看好。综观近期情势的发展,年底选举蓝白合的可能性低,尤其台北市长一役,蓝绿白三足鼎立的战况应已成定局,只差绿营会派谁出马竞逐而己。

报载,绿营在中二立委补选前后,针对台北市长候选人进行两波民调,以卫福部长陈时中与前交通部长林佳龙互比,补选前陈以34%的支持度超越林的31%,但1月底林反而以36%反超陈的27%。以去年12月的对比民调来看,若蒋万安、陈时中与黄珊珊3人竞逐,蒋则以28.3%领先陈的26.7%与黄的20.1%;若绿营是林佳龙,蒋仍以28.8%领先林的22.3%与黄的21.0%。1月对比,蒋仍以31.6%领先陈与黄的24.6%与25.0%,绿若派林佳龙,蒋仍以31.2%领先林与黄的21.5%与24.8%。两份民调虽有些吊诡,但仍能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绿营人选仍面临某程度的难产。陈时中虽为首选,但疫情又起,若弃防疫正事不做而去选举,观感太差,对陈是重击,才会让绿营退而求其次,考虑补选有功且资歷完整的林佳龙。但问题是,林虽在1月底和陈的互比民调中大幅胜出,却在对比民调中还输给黄珊珊3.3%,和蒋更有接近10%的差距,除显示民调的吊诡外,也凸显林若披挂上阵,有先天不足的困境,要反超早已起步的蒋与具行政歷练的黄,仍有困难。

而陈时中在持续防疫有曝光能量且疫情仍能控制的当下,1月竟小输黄0.4%,这是另个让人不解之处,毕竟在满满行政资源及媒体加持下的陈,还让黄超车,凸显不只是林佳龙,连陈时中要在北市胜出都有困难,反映出绿军在北市选情仍面临困境。

其次,黄珊珊具行政歷练,实力不容小覷,「蓝白合」实属困难。毕竟担任了几届市议员,又是柯P的副市长,对市政熟稔,去年又与柯主导北市防疫,不仅拉抬网路声量,也培养出治理与危机处理能力,又作为柯延续政治能量的重要关键,支持度稳定上升已为定数,甚至上述1月支持度还超过陈时中及林佳龙,升至第2名。

姑且不论这民调的释出,绿军是否有政治目的让黄不退选或让蓝白合破局,黄近来猛轰马英九的动作已然让蓝白合机会更渺茫。毕竟柯文哲仍有政治实力且欲进取2024大位,黄也自成品牌且民眾党有议员候选人要顾的时候,黄只作为谈判筹码的可能性已愈来愈低,她挟市政资源与优势,对蒋的威胁只会愈来愈大。

反观蒋万安可能面临绿军中央资源与柯P市政资源双面夹击,「脆弱的优势」有被反超的可能。不管绿军到底是陈时中或林佳龙,或声势差蒋有多少,届时民进党都会仿效中二选区的胜选方程式,以网路、政论节目、中央资源为候选人助威。特别是在绿军人选还没确定的情况下,蒋已领先不到10%,去年更只领先陈6.5%的情况,届时柯P挟北市资源助黄,只要让黄声势不坠,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两个有资源的政党对上没资源的国民党,蒋的危急毋庸赘述。

基于此,国民党与蒋都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蒋势必得加强战力,建立中兴英主形象,拉高支持者的期待。党中央在思考桃园人选时,也应与台北战略连动、相互拉抬,就算桃园有组织动员能量强的在地立委,但中二战役中组织更绵密的顏宽恒都不敌绿军网路、政论、资源三合一的新套路围攻,唯有改变传统陆战思维、在桃园提名战力强、熟稔网路,能和蒋互补的青壮派,如罗智强,才能牵制绿军,提高蒋的胜率。(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

#时论广场 #钮则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