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父浩公于民34年(1945)2月想要辞去县长职务的时候,也正是日寇侵华之战快将结束之时。

其时日寇除欲进占陪都重庆外,亦欲先攻占整个广东省,切断广东、福建等省与重庆的联繫。日寇已于民27年(1938)10月占领广州,广东省政府乃迁往韶关;民34年(1945)初,日寇又攻占韶关,省政府乃再迁至与江西接壤的平远,平远一夕间成为广东省的省会。

省府为了抗敌作战的指挥便利,民34年(1945)2月,平远及蕉岭二县县长皆改由军人出任,浩公的辞职乃顺利获准,改出任广东省党部委员,全家由蕉岭搬回平远。

民34年(1945)7月,我在平远的铁民学校小学部毕业了,也正是浩公辞去了县长苦差,在老家暂做闲差的时日中。其时抗战局势大局向好,但日寇仍顽抗中。广东省政府撤退在平远县,这偏乡僻县因省政府的到来,增加了不少热闹。浩公在省政府或省党部的故旧朋友,来家中拜会的自然也多了,故消息也更灵通。

民34年(1945)8月6日,美空军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3天后的9日,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我们都及时知道;接着来的是8月10日,日本政府请降书,已由瑞士、瑞典转达中、美、英、苏4个同盟国,表达愿意接受盟方《波茨坦宣言》中的各项规定,接受无条件投降。

这一惊天消息,平远在11日中午收悉,东石镇已开始燃放鞭炮。旋见一穿着白衣的乡亲,脱下上衣,一路飞舞着上衣,同时大叫:「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自墟岗前来向浩公报告。浩公一时呆立门前,状似不可置信。平远的鞭炮声响,继续响彻到深夜,真是举国欢腾。第二天,但见浩公在客厅内渡步,大声用客语吟唱着:

原子弹从天上来,长崎广岛化成灰;

倭皇乞地无顏色,开国于今第一回。

在不尽的鞭炮声中,中国,缓慢地终于站起来了。至于谁代表中国,却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内政上「分」、「合」问题的又一篇章。

铁民学校离我们的住家距离约5公里左右,故学校的学生,很多要住校求学,少数附近村庄的子弟,才每日走读。住宿生每个礼拜,要自带米粮到校;米放入一布袋中繫紧,上繫名牌,丢入大铁锅中用水煮熟。大多自带咸菜、萝卜乾等佐食;饭堂也零卖些青菜、肉食点缀,是当时家乡的典型生活。

是年快入夏时,我和同胞双生弟伟湘,礼拜六放学后结伴步行回家,但见水田缺水,禾稻全部被蝗虫侵入而成枯焦现象,不觉都大吃一惊,凝视久之。两位小兄弟默看后互按手印誓曰:你(伟湘)以后上大学要学病虫害,我学水利,造福乡梓,为民除害。

胜利了,小学也毕业了,浩公自然考虑子女们继续升学的问题。那时的梅县,不仅是梅州市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各县市中,中等学校最多的县份。据知仅梅县一县,有中学36所,和江苏的无锡齐名。

无钖是鱼米之乡,学校多应在意料之中,梅县却是个山区县份,学校多就有点例外了。原因在梅县县民很多到南洋一带谋生,像叶剑英即其中之一;而绝大多数到外地谋生者,是目不识丁的打工仔,谋生时自然吃尽念书太少之苦。故在南洋各地打工有成之后,返乡后的要务,就是要在家乡兴办学校;小学可由私塾变成,办校就多从中学开始。侨乡梅县,乃遍地开花,中学遍立而成风气,梅县中学之多,原因在此。

民34年(1945)秋,哥哥们安排到梅县的私立东山中学,我则到梅县县立一中初中一年级。民35年(1946)春,我们四兄弟都转入乐育中学,这是一所含初中及高中的完全中学,是德国人的基督教会兴办,在梅州薄有名声。但德国战败,德人皆遣送回国,改由梅县当地教会人士主持,仍维持了相当的基督教会气息。

同样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圆券,民国37年因政局不稳,货币贬值,最小面额和最大面额差距高达千万倍。(吴进昌摄)
同样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圆券,民国37年因政局不稳,货币贬值,最小面额和最大面额差距高达千万倍。(吴进昌摄)

我在这里一共求学两年,从初一下到初三上,即民35年春至民37年夏,也正是国共两党在东北、华北热战正酣之时。因长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八年抗战之后早已民生凋蔽,逼迫着国民政府在民37年(1948)秋发行金圆券券,但金圆券券贬值之迅速,快过前线国军战败的速度;兄弟们在乐育中学求学,学费及生活费,浩公已无法负担,不得已,全部转往平远县立一中。

其时平远乡间,已把金圆券戏称为「今年见」,无人使用金圆券了。民间的做法是,大家都改用银元硬币或实物交换。故平远中学的学费,可用家乡现有的稻谷缴纳,乃减轻了不少负担。

国府财政上的崩溃,实际是国民政府在大陆地区行将崩溃的前兆。但是我们那个年纪,并不瞭解这在政治局势上的意义。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

#平远 #梅县 #抗战胜利 #1945 #金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