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疫情海啸来袭,但政府的防疫对应却迟钝、混乱又矛盾,让民眾看不出逻辑且无所适从。当疫情即将狂飙时,为什么不肯提升警戒?明明没有儿童疫苗、快筛也准备不足,为什么居隔要愈放愈宽?蔡政府过去2年来是个严防死守的防疫模范生,怎么在大难来临时却撒手放生了?

快筛挤爆药局 蹈覆辙

换一个逻辑思考,若蔡政府认为Omicron重症与死亡率低,但传播力强,与其花大量资源围堵清零却无法成功,不如不要加严管制,让病毒对台湾社会进行洗刷,感染者绝大部分会产生抗体,台湾便会有了群体免疫;会死的人就去死一死,就像是战争中必有的伤亡,算是另类的自然汰择。然后,估计疫情会肆虐2、3个月,台湾在一番阵痛后,疫情将渐趋平缓,经济生活如常继续,以民进党大内宣的洗脑功力,半年后足可扶持卫福部长陈时中胜选台北市。这样的逻辑对照蔡政府目前的防疫态度,是不是比较接近?

当然,蔡政府可以说没这回事,政府仍然在全力防疫。但是,全力防疫是在全球Omicron狂飙时放宽入境居隔限制?是对儿童疫苗拖拖拉拉一直没放行,对BNT儿童疫苗也三卡五卡,直到确诊大增才紧急同意?还是突兀地把居隔大幅放宽成3+4,又没准备好足够的快筛剂,让民眾大排长龙挤爆药局?全力防疫,是让2岁男童被延迟送医而亡,基隆确诊妇人无法住院而猝死家中?疫情才刚刚起个头,我们的防疫就如此荒腔走板漏洞百出,未来个案大爆发时,还会冤死多少人?这是难以避免的伤亡,还是政策杀人?

前国健署长邱淑媞说得最直白,蔡政府根本是在骗人民,去年5月疫情,死亡数不是官方公布的800多人,当时人口死亡数比前一年超额了5000多,这些都是被掩盖的黑数。由于蔡政府刻意压制筛检,免得数字难看坏了防疫模范生的名声,台湾PCR筛检能量始终落后其他国家,去年疫情大爆发时,筛检严重塞车,很多人是猝死几天后才做出来是阳性。当时入境也不筛,以致有人死在防疫旅馆。各国通行的廉价家用快筛,政府当时根本不准在台湾上市。至于疫苗一直玩政治搞乌龙,最后靠捐赠救命则根本贻笑国际,卫福部长陈时中本来还规画出访去做「感恩之旅」,搞得好像是件很风光的事,是不是应该先巡迴全台做个「谢罪之旅」呢?

死亡认定救济 拖牛车

那是去年的惨痛经验,但政府有学到教训吗?没有!近半年来Omicron席卷全球,国外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政府有学到什么吗?也没有!现在儿童还没打疫苗,快筛一剂难求,民眾被居家检疫(10+7)、居家照护(10+7)、居家隔离(3+4)搞昏了头,指挥中心的政策又一改再改,大家听得雾煞煞,打1922或卫生局不是打不通就是被踢来踢去;匡列接触者的责任落在确诊者及服务机构头上,疫调单位被动接收资讯,还因为工作爆量汇整速度拖慢,很多人到居隔结束都没收到居隔通知书。现在连简讯实联制都取消了,要大家用各凭良心的社交距离App,很多店家根本已经没在管。怪不得陈时中一再强调大家要「自主应变」,其实就是政府已经追不上疫情,也不想再花力气追,随人顾性命,大家自求多福吧!

政府应对迟缓的还不只防疫,对接种疫苗不良事件的认定与救济更是拖牛车般落后。台北市1名16岁的少女打BNT后去世,申请受害救济没有得到协助,过了3个多月有关单位仍不给个死因,拿不到死亡证明,遗体冰到脸都变形了还无法下葬,让父母伤痛欲绝。事实上,疫苗不良事件通报已近2万件,死亡近1500件,至今只审议了数百件,其中只有1成被认为与疫苗相关。由于我国疫苗不良事件审核太慢、认定太严,受害者完全缺乏保障,也难怪长者会对疫苗却步,以至于银髮族必将成为这波疫情爆发的最大伤亡群。

疫情海啸正向台湾扑来,而政府连取消餐厅内用都不肯,如此放生式的防疫,是救人还是杀人,3个月后,血淋淋的数据会告诉我们答案。

#防疫 #蔡政府 #疫情 #Omicron #居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