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真是一个可怕又恐怖的东西,当立场决定获取此职位酬庸时,不但会失去专业,还会迷失自己。台北故宫,国家级的博物馆,应当与全世界紧密联繫,但是一位教授级的馆长,遇到中国大陆和港澳就转弯,在立院不知所云,比疫情还恐怖的心态,真是让人开了眼界,但想想也并不奇怪。
媒体报导,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邀请吴密察列席,就新故宫计划执行进度、检讨与未来规划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民进党立委林宜瑾表示,今年7月香港故宫即将开幕,香港故宫馆长吴志华日前受访时曾说,一直有与台北故宫建立联繫,但这些与香港故宫联繫的台北故宫人员,其实是故宫以前的退休人员,退休人员能够代表台北故宫去对外接洽当代言人吗?
对此,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表示,以前故宫退休同仁不只是去香港,也去中国,可能用他们私人的办法交流,不过他自己已经向故宫现在处长级以上同仁说过,绝对不可以有正式的交流。
首先,这反映出民进党蔡政府的典型思维心态,反中抗中畏中无所不在,非但阻碍两岸正常文化交流,且设下许多綑绑自己的枷锁,民进党对中国大陆有一种既恨又怕的情绪,不惜把自己困住封闭起来,既缺乏自信,也相当的不自然,任何理性专业的判断遇到中国就全部走样,这是一种集体陷入自我綑绑的情境,在民进党政府并不少见。
其次,与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关键应该在于合法与公开透明,吴密察馆长却因噎废食,下令馆方可以掌控的人士绝对不可以有正式交流,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有效管理上,这也与过去陈水扁时期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不同,与李登辉时期戒急用忍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者,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965年在台北外双溪落成,非但藏有全世界最多的中华艺术宝藏,收藏品主要承袭自宋、元、明、清四朝,几乎涵盖了整部五千年的中国歷史,数量近70万件,使台北故宫博物院拥有「中华文化宝库」的美名。而且台北故宫诚然是两岸歷史变迁的写照,这些文物从大陆带到台湾,足以彰显台湾对于中华文物保存的重视,有优秀的文物,却不敢公开交流展览,这种遇到大陆就转弯的心态实在是很奇怪,有合同有保险在尊严可以顾及情况下,难不成担心大陆会抢下这些交流的文物吗?如果从大陆想法来判断,这些文物无论在北京或在台北,其实并无多大的区别。
其实,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曾接受媒体访问﹐针对两岸故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存在的障碍发表了看法。冯明珠表示﹐台北故宫的文物如果要去中国大陆展出﹐大陆方面必需解决两件事情,一个就是他要全称载示我们﹐另外一个是他们要有法律的保障。这已经充分将台湾尊严与立场表达十分清楚,也顾及文物保存的脆弱性。
如今因为疫情关系,台北故宫变得人烟稀少,但别忘了,过去台北故宫院内有一半以上的访客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礼品商店内也挤满了大陆观光客,而且买起东西来似乎毫不手软。面对大批的陆客前来参观採购,替台湾带来可观的收入与商业利益,更让陆客对台北故宫典藏发出讚嘆,这是对台湾文化保存的肯定。
总之,吴密察馆长若没有牢固的台独思想是不可能有今日的职位,但是身为一流的馆长需要专业,更需要开放的胸襟与气度,而不是立场与政治正确。台北故宫是对全世界都开放,凡对中华文物有浓厚兴趣者,台北故宫都应展开双臂,积极宣传中华文化,洽谈展览事宜,而不应将大陆港澳排出在外,哪些文物适合去海外展览,需要专业评估,如果蔡政府将文物展览当成外交手段,对日本开绿灯,没有必要对中国大陆港澳就闪红灯。是否开放文物赴海外展览,需要缜密的专业评估,更需要法律的支持,但最要不得就是这股无形意识形态的高墙,让两岸正常交流变调,变成没自信与不自然,吴密察馆长究竟是一位歷史学者还是一位台独工作者?答案显然十分清楚。(作者为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