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荷尔蒙」是指环境中的某些人造化学物质,透过食物链再回到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进而影响人体生理调节机能,包括塑化剂、清洁剂、农药等可能都含有环境荷尔蒙。专家指出,部分环境荷尔蒙可长期存在、持久不易分解、具生物浓缩及蓄积性,对生物具有毒性,除了导致基因突变,也有可能致癌。
环保署毒物及化学物质局委托台湾生态危害健康管理学会举办环境荷尔蒙危害与风险沟通座谈,专家学者指出,部分疾病跟散布在人们生活周遭的「环境荷尔蒙」息息相关,期盼藉由产官学三方共同努力,逐步降低「环境荷尔蒙」对健康的危害。
座谈中专家学者针对环境荷尔蒙介绍、农药危害健康及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环境荷尔蒙与法规、环境荷尔蒙与医学、环境荷尔蒙与产业风险等议题发表演讲,受邀参加座谈的各产业公会代表反应相当热烈,并与官员进行沟通交流,也让化学局得以搜集产业界的意见,以做为环境荷尔蒙相关政策与法规的订定参考,同时也协助环保署化学局就跨部会整合拟订短中长期目标。
该学会还举办了环境荷尔蒙种子教师训练课程,培训对象以医事人员为主,为期两天的密集课程,讲师除了台湾生态危害健康管理学会成员之外,也邀请毒理、公卫、媒体行销、环境工程与临床医学等各领域顶尖师资授课,希望未来的种子老师能将关于环境荷尔蒙的正确知识教导给国人,尤其医护人员透过临床检测可提供正确专业,帮助民眾提早预防,不但可减少国人避免暴露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荷尔蒙外,也可减轻生活中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