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大陆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力度正在加大。除了快马加鞭,大量建造船舰外,北京计画将核反应炉也投入其中。中国大陆将投入140亿元人民币(约604亿台币),在山东烟臺建设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以供发电、海水淡化,并提供蒸汽。这属于海上核电站示范专案,前期工作已顺利展开,预计2021年将启用。
搜狐军事的分析指出,海上浮动核电站结合了小型核反应炉和船舶,突破空间限制,使核电站具机动性,可为海洋平臺提供电力、蒸汽、淡水等能源,不但能支援海洋开发,还能为孤立海岛与封闭海湾提供电力和能源。一旦这钢铁巨兽建成,将彻底改变南海地区生活资源匮乏的被动局面,军事意义不下于航母。
而就在中方快马加鞭,打造首艘海上浮动核电站时,俄罗斯所建的全球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Akademik Lomonosov)已正式启航,离开北极港口莫曼斯克(Murmansk),前往5,000公里外的楚科奇(Chukota)地区,为当地提供电力。俄罗斯已在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上投入约5亿美元(约152亿台币),它长144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万吨,配备约70名船员。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拥有两套改进的KLT-40反应器,每座发电量达35兆瓦,可提供高达70兆瓦的电力,或300兆瓦的热量,供20万人使用。
据界面新闻网报导,近年来,山东省烟臺市确定了「培育千亿级核电装备产业,打造中国核能产业新城」的目标,建设及规划的项目包括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中广核山东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以及中核海上浮动堆建造专案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