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台北县长周锡玮相似度近百分之百,周锡珽身为双胞胎哥哥,创作之路也较弟弟早。15岁便拜师开始画水墨,仿古12年,2017年首次举办个展,周锡珽便从古画中走出自己的现代风格,将「时间过程」也得以入山水画。

受到母亲任职歷史博物馆的影响,周锡珽看着诸多馆藏书画,13岁便央求着想在馆内习画,年纪太小原本被拒绝,最终拗不过他的诚恳,让他进入山水班拜师范伯洪。「16岁开始仿古画,从沈周、唐寅、郭熙、石涛,仿古画了12年。」周锡珽不仅从前人画作中学习技法,更彷佛是与古人的精神交流。

「第一次进故宫看到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在画前简直呆若木鸡」周锡铤忆当时被画面中山石、树根的生命力震撼;又如他最欣赏,也仿过最多幅作品的石涛,周锡铤直言最喜欢的是其布局笔法保留拙趣不刻意求美的意韵。

多年前赴缅甸习佛接触禅修,让周锡珽更清晰自己的创作要从仿古转换为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感知,「中国的文房四宝也都是从自然中得来的」从仿古到以当代手法创作,周锡珽坦言有段时间「愈想和过去不同就愈难看,怎么看都不顺眼」最终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找到自己的创新。

2017年便举办过《仿古墨新》展,周锡珽自成风格的当代水墨,特别希望将山水风景的动感表现出来,让观者在作品前彷佛看到云的飘动、风的吹拂,他不似传统留白作法,而是画满后再层层堆迭,以涂白、刷白、填白手法表现云雾在山森间的动态。

对现在的周锡珽而言,绘画不必一家一派,更不重工具,他曾以一只秃了三分之一的笔画完10公尺长、2公尺高的11连屏《晨曦》,「画完后笔已秃了三分之二!」今年周锡珽将再度分享画作,17日起于台北美福饭店艺术空间展出。

#仿古 #周锡珽 #古画 #时间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