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用晶片产能严重不足,导致许多汽车大厂面临停产威胁,可能将影响产业的成长及员工的生计。对此,美媒指出,出现车用晶片荒的主因,是由于汽车厂与主要晶圆代工厂双方的误判,才出现严重错位,进而在疫情衝击后产生供需不平衡的结果,例如台积电在2018年时宣布,关注于28奈米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此制程就是车用晶片所需。

美国财经媒体刊出专栏作家崔维迪(Anjani Trivedi)撰文指出,汽车厂方面,几项误判包含,虽然汽车需求一直有放缓趋势,但实际需求仍在高点徘徊;虽然电动车、自驾车等来势汹汹,但是目前销售比重仍仅4%;而传统的燃油车,电子零件占总成本比重不断上升,20年来从18%上升到40%,意味着就算车市走弱,对车用晶片的需求一直都存在。

因此,他认为,由于汽车厂误判了相关晶片的需求,导致这些汽车厂太早搁置对传统燃油车中,一些必须的传统晶片的投资。

另一方面,晶圆代工厂等业者专注于追求、投资利润更高的更先进制程,在车用晶片的需求上也产生了误判,例如台积电在2018年时宣布,关注于28奈米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此制程就是车用晶片所需,而三星电子及SK海力士也在隔年提出类似的关注,导致非最先进制程的产能搁置而严重不足。

崔维迪并提到,但事实上,德勤(Deloitte)在2019年4月就曾在一篇报告中指出,汽车电子零组件将是半导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板块。不过,他也说,晶圆代工的研发时程甚长,本来就很难追踪变化多端的汽车产业,尤其在疫情之下,双方更容易处于严重错位的状况。

#全球 #台积电 #车用晶片 #汽车厂 #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