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浓小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鲜艳精巧的油纸伞,或是油香滑溜的客家粄条。而我,则是被这里浓浓的人情味感动。
冬日暖阳下,车子驰骋在国道十号,收音机传来金曲奖创作歌王林生祥以温柔又带有丰沛感情的嗓音,唱着〈分美浓介情歌〉(给美浓的情歌),陪着我们一起走过市区、穿过田野,来到位于美浓月光山脚下的「香蕉与黑胶三合院」,主人锺士为边晒着棉被、边等待我们到来。
三合院民宿 留住老味道
锺士为原本是杂志的摄影记者,萌生辞意返乡之际,种香蕉的阿公留了这栋三合院给他,加上妈妈曾是中广主持人,家中收藏了数量眾多的黑胶唱片及CD,才决定将老房子打造成民宿,昔日的菸楼烘烤室改建成黑胶房,没有刻意復古,只是让它保留原来的样子。
民宿开张后的第一组客人是法国人,爱上这里,连续住了五晚,从此之后陆续有好多客人远道而来。锺士为笑着说:「国外旅客给了我很大的勇气继续做下去,他们对于文化的渴求很深。」阿嬷的红眠床和梳妆台、红砖砌成的灶脚、老式花砖流理台,在旅客的眼中是最迷人的风景。
柴烧Q麻糬配暖心咖啡
坚持老味道的,还有「美浓傅家客家美食」,天天使用传统大灶烧柴、手工制作的麻糬,隐藏在用Google地图也找不到的巷弄里。走进小平房,只见店家手动得飞快,先抓一坨蒸好的麻糬放在手掌,另一手掐馅塞进中间,再迅速收口,平均约八秒就可以做好一个。刚做好的包馅麻糬放进嘴里,料多实在又Q弹,还带有淡淡的柴烧香气,实在好吃。
\若是想坐下来好好品尝,带着买好的麻糬到一旁的「咖啡角落」配咖啡,有够完美。这里的经营模式很特别,每人只要花一百元,就能享受饮品无限续杯,入口处的牌子还写着「欢迎带外食」,年轻的经营者「祺祺」,由于发现美浓在地许多孩子的家长疏于陪伴,她以「分享招待」为出发点,让孩子下课后到这里写作业,佛系的开店模式意外受到欢迎,还有不少客人专程前来为她加油打气。
水池洗野莲 当一日职人
来到美浓,还有绝对不能错过的农作物—翠绿细长、口感清脆的野莲。美浓是全台湾最大水莲(野莲)产地,专门种植野莲的「李氏野莲家」,每周日都有导览与清洗野莲的体验活动,详细解说生态之后,再让大伙穿上青蛙装,进入水池洗野莲,参加的孩子们兴奋地将野莲整理成一束一束,交由老板娘绑成三股麻花辫,就变成可爱头饰。
体验结束后,不妨到美浓最早开发的「永安老街」走走。超过八十年歷史的「」,是老街上仅存的唯一蓝衫店,老板谢国耀是该店的第二代,在第一代国宝级大师谢景来逝世后,与妻子一同接下老店,继续传承客家特有的服饰手艺,使用老针车、老熨斗、旧曲尺、制图板等器具手工制作,但将传统剪裁改成短版、有腰身,让年轻人也会想买来穿。
老街新风貌 尝特色吐司
位于永安老街上,由日治时期存在的保寿堂诊所翻修改建的「美浓啖糕堂」,李英杰、蔡妙青夫妻檔以天然原料结合在地食材,如野莲、高雄一四七号米、橙蜜香番茄及南瓜等,做出看似朴实却美味非凡的烘焙糕点,一出炉就被秒杀。最受欢迎的「水莲起司吐司」,将野莲磨成粉揉入麵糰中,咸香滋味愈嚼愈香,令人惊艳。蔡妙青还推荐一款「法式活盐麴麵包」,使用高雄一四七号米及洲南盐场天日海盐发酵制作的手酿盐麴入料,香气醇厚嚼感佳。
「美浓文创中心」的前身为日式融合巴洛克风格的「美浓警察分驻所」,目前由「财团法人薛伯辉基金会」进驻,取名「摇篮咖啡✕惠如小屋」,执行长蔡瑛珠有感而发地说:「美浓是被尊称『台湾现代文学之父』的锺理和的故居所在地,希望能把这里打造成充满魅力和希望的文学摇篮。」
来到这里,记得品味咖啡香,选一本好书、欣赏墙上画作,沉浸在被文学与艺术包围的美好氛围里。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