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朱亚君专栏】两三年前在电影院看《Lady Bird》,看到面纸不够用。第二次在电视重看,依旧动容。
整部电影以轻快细腻的手法拍出一对好强的母女,与他们紧张的母女关系,其中一段对话重击了我:
母亲:「我只是要你『竭尽所能』地做到最好!」
女儿:「如果我已经是那个『最好的我』了,怎么办?」
(好吧,我就是在这里崩溃了⋯⋯)
周慕姿提案要写《过度努力》这题目时,半开玩笑的说,我是写给自己,也是写给你这种人。
其实她不用多说,隔着电脑萤幕的对话,看到题目,眼睛就湿了。
这个题目很好写,因为我们周边太多这样的人。不只是在工作上拼命,我也看到好多朋友是在家庭关系中拼命(做个好爸爸好妈妈,做个好女儿好儿子、做个好媳妇好女婿),拼命维繫关系,或者拼命扛起责任,把自己压缩到很小很小。
但这题目也超级难写。就像慕姿说的,「过度努力」的人脑袋里都知道问题,但就是做不到解决。做不到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顾自己的内在,而且把那个真实的感受抛到很远。
我们总想更好。
「不够好」是侮辱、是魔咒,我们不容许自己不好,就算全世界都说你很棒,你依然觉得还要追求更高版本的自我。
我们很累。打内里感到疲惫。但还在跑,拼命奔跑。
谢谢周慕姿心理师写了这么棒的一个主题。
宝瓶做心理丛书很多年了,道理我可以讲个几万字,但我后来明白,有些悲伤是不能疗癒的,但能够收拢,可以踩剎车,可以在痛的时候拥抱自己,跟自己说:「我已经是那个最好的我了。」
谢谢读者的支持,书一出版就衝上排行榜前两名,签名书不到15小时已经销售掉一半。
谢谢你们,每一个过度努力的人,都是把伤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谢谢慕姿心理师,让我们看到那个虚张声势背后脆弱的自我,并愿意面对他。
作者为宝瓶文化社长兼总编辑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