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 洪书瑱报导】渔业文化因各地均有不同特色,以新北市为例,新北市即有28个渔港,其中北海岸金山地区最着名的渔业文化──百年歷史的「蹦火仔」,因歷史的传承、先人的智慧,需要靠着全体船员的同心协力,才能有好收穫,因为作业范围小、作业时间较短暂,只有在每年5月到9月之间的夜间才会作业,是种「环境友善渔法」,而这种珍贵的渔法,于2015年登录为新北市民俗及有关文物类之文化资产,据了解目前全世界仅存3艘蹦火仔渔船就在金山磺港。

简士凯进行蹦火渔业讲解(图:新北市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提供)
简士凯进行蹦火渔业讲解(图:新北市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提供)

直到今日,青年「火长」渔民简士凯仍坚持在渔季出海作业,并持续与市府及交通部北观处合作蹦火季活动,进行蹦火渔法展演,致力保留这个家乡的渔业文化。

蹦火船作业(图:新北市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提供)
蹦火船作业(图:新北市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提供)

蹦火仔渔业早期是由4到5人搭乘竹筏或木造船,持火把诱捕鱼群,在夜间利用光源进行渔获作业,演变成如今一艘船上以7到8人为一组,利用磺石加水所产生的气体「乙炔」经点燃「蹦」声成为火炬,让青鳞鱼受光吸引纷纷跳出水面之际,再以叉手网进行捞捕,故得名为「蹦火仔」。

蹦火船的灵魂人物「火长」,一般由经验老道的资深船员担任。近年来因环境影响渔获量降低,加上渔村人口外移及人口老化,从事渔业劳动力也逐年下降,目前「蹦火仔」捕鱼技术的渔船仅存3艘,已被登录为世界文化资产,因此,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技艺,已是简士凯给自己的重要使命。现为富吉268号蹦火渔船的「火长」青年渔民简士凯,继承家业后持续坚持渔季时出海作业,并自2020年起在渔季结束后,与金山渔会一同进行校园巡迴课程,在北海岸地区的小学透过经验分享课程与学生们分享蹦火渔业作业方式,加深在地学子对蹦火渔业文化的认识,藉由自己青年返乡的经验,吸引更多青年人力投入这个行业。

蹦火船渔获青鳞鱼(图:新北市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提供)
蹦火船渔获青鳞鱼(图:新北市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提供)

渔民简士凯更召集志同道合的渔民朋友成立合作社,除贩售当地时令渔货及研发青鳞鱼加工品,串连在地商店及餐厅,营造在地特色渔产品,并转型观光休閒渔业,配合市府及交通部北观处蹦火季活动,进行蹦火渔法展演推广蹦火渔业文化,吸引人潮及增加磺港地区观光机能,并也持续培训新一代船员,让「磺港渔火」渔业文化有机会传承下去。

#蹦火 #作业 #渔业 #蹦火仔 #渔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