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7月13日美国公布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幅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显示在各地陆续解封后,消费需求增加,企业转嫁成本,带动整个通膨数据上涨,持续性的通膨引发各界质疑,联准会的货币政策该怎么看待?
A:美国六月CPI发布值五.四,高于市场预期,更创二○○八年以来最高,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是中古车带动,其他和解封后旅馆、机票、租车等消费价格上涨有关。近期美国CPI指数持续性上涨,反映了疫情纾困带来的后遗症,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纾困补贴、企业停产停工、劳工失业,导致过去供给及需求同时下降,七月开始,美国解封带动需求成长,但供给却面临缺工、原物料上涨,企业转嫁成本至消费者已经开始出现,也造成美国通膨持续增加。
虽然美联储强调通膨只是「暂时」,但就基本面来看,现在只是解封刚开始,需求力道还未出现就已经飙升,企业要恢復正常生产也需一年半载,双重条件下,是否为「暂时」引发各界质疑。
美联储现在面临的是剧毒或是慢性毒选择难题,虽然CPI增加,但细看就业数据及企业营利会发现数值虽然上升,但扣除掉通膨后,美国经济復甦不如预期,现在停止宽松无疑是剧毒,但继续宽松通膨必定上升视为慢性毒,所以美联储只能选择「再观察」无法正面回应。
接下来,只要通膨议题再起,无论美联储是否表态升息,市场都已预期美国将回购债券,新兴市场资金会率先抽离,新兴国家货币将先面临严重贬值,而因为预期效应,下半年美元转强将有成为焦点投资机会,投资人想要赚取美元价差,可以开始陆续布局。
本文作者:理周教育学苑.方钧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090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