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社会公益委员会成立10年来,不断将技术研发能量投入关怀弱势和急难救助工作,累计有75项公益科技应用,其中获得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的「可携式UVC LED流动水模组」,可协助灾区快速取得乾净的饮用水,解决灾民饮水问题。
工研院社会公益委员会主委刘佳明表示,风灾地震过后的污泥水,常为灾民带来困扰,根据WHO统计,全球因饮用水受污染,每年造成逾50万例腹泻死亡,工研院结合慈济基金会志工多年的救灾实战经验,研发「可携式UVC LED流动水模组」,可在偏乡或电力不足地区,快速供应民眾安全的用水。
工研院电光所资深工程师卢建均说明「可携式UVC LED流动水模组」,用UVC LED深紫外光代替传统汞灯消毒杀菌,设计轻便可方便志工带往灾区使用,小小一桶每天可提供400公升净水,可有效解决风灾后最常遇到的水源污染问题,让灾区能快速取得乾净的饮用水。
卢建均进一步指出,与慈济基金会合作,打造可背在肩上的蓝色净水桶,重量相当轻,充满电后可提供一天约100人,每人4公升的用水,储水量可达20公升,并可用太阳能充电,相当环保,同时以紫外光LED杀菌,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可高达99.9%以上。
慈济基金会执行长顏博文表示,「可携式UVC LED流动水模组」机动性相当高,方便志工肩上一背就可挺进灾区供水,有利于电力不足、地形崎岖的灾区救灾使用。
工研院已将此项技术提供慈济基金会在国内场域试验,未来将导入全球场域进行试验营运模式,让地震颱风灾害发生后,灾区民眾都能喝到洁净的饮用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