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把所有人关在家,却也令不少人习惯居家生活,如今降级约1周,你回归如常了吗?原来不同性格,对解封的适应程度也不一样,看看你最需要哪些调适策略?
降级了!解封似乎不再遥遥无期。人们引颈企盼,疫情期间中断的活动,可以慢慢回归生活中。无论是拜访亲友、旅游、回公司上班、回学校上课、进餐厅内用⋯⋯,随着各个场所逐一开放,我们的社交生活渐渐回归多元性。
但说实在话,不是每个人都对「解封日常」满怀期待。有些人光是想到要重新面对人群,就紧张得发慌,甚至会产生焦虑、人群恐惧或强迫症的徵兆。
●你不孤独!「解封恐慌」是自然现象
别担心,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我们的反应,与自己天生的性格、身边的支持系统、还有其他生活面向都息息相关。
美国健康媒体Very Well Mind分析了这种「解封恐慌症」的成因。他们指出,在疫后时代,人们虽会慢慢重拾日常,却无法完全回復原状,有些事因为疫情早已完全改变,并带来新的挑战:
‧ 踏出家门,随时都得担心染疫:即便有愈来愈多人接种疫苗,但变异株难测、群聚事件难控,每个人仍有一定的染疫风险。
‧ 长期远离人群,如今出现社交焦虑: 长时间独处、或已习惯宅在家的人,突然要回到大量通勤、约时间相聚、参加社交活动的生活,可能会有点适应不良,变得容易紧张。
‧ 工作环境转换,纪律弹性难平衡:居家办公改变了许多工作场合的惯习,有些人在家效率较高、有些人却适合回公司上班,究竟接下来如何维持弹性、同时确保工作纪律,也容易让人心力交瘁。
‧ 解封后,失去跟自己相处的机会:有些人在疫情期间,培养了向内探索、深刻自省的习惯,回归正常对他们而言,就像是「返还尘世」,失去了这些望向内在的宝贵时间。
●你偏向哪种性格? 看看3种人如何适应解封生活
过往研究已经证实,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不只会影响他整体的心理健康,还会决定他面对压力、重大创伤的能力。不同个性的人,适应疫情的方法不同、疫后回归日常的困扰也不一样,快看看你自己属于哪种性格,最需要注意哪些事?
‧ 外向者(Extroverts)
根据知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人的个性可粗分为内向与外向两类,稍后被多数心理学家认定为当代最常见的「5大人格特质」,其中外向性(Extraversion)特质包括:健谈、活跃、善于交际、爱好人群等。反之,上述特质较不显着,则偏内向者性格。
疫情前,外向者本来就对社交生活游刃有余,透过与他人互动来获得精力。因此解封对他们来说,堪称是一件求之不得、迫不及待的好事。
《美国心理学家》期刊的研究发现,外向性特质强的人,比较受不了整天乖乖待在室内,可能会试图找方法透透气,让自己维持元气。外向者也比较容易培养出良好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韧性高、比较不会感受到压力山大。
不过,这群人也比较不受防疫禁令的限制,有时难免掉以轻心。请外向特质的人在欢喜拥抱解封时,别忘了还是要好好戴上口罩、尽力维持社交距离,活动量也可以循序渐进,调整回疫情前,不要立即大增。因为即便有疫苗护体,也无法保证你100%不被变异株感染。
‧ 内向者(Introvert)
大量社交会让内向者心力交瘁,但别误会,内向者不见得讨厌和人接触,也未必都孤僻闭俗。事实上,很多内向者擅长与人打交道,只是在大量社交后,他们需要更多时间「独处充电」。
也因此,相对而言,在保持社交距离为王道的疫后时代,内向者更懂得自处、在家工作也更开心。对这群热衷独处的人而言,要回公司上班、与人接触,挑战性反而高。疫情带来的居家时间,成了内向者自我探索、远离社会压力的良机,因此反而感到自由。
一则针对疫情家庭关系的研究指出,不必通勤、与家人相处时间更长、线上互动增加等因素,都让许多人的生活更惬意。如研究发现,封城措施延长后,具有显着「外向性」特质的人,在心情起伏上,出现比较大的下滑,相反地,内向者的心情指数却稍有回升。
而解封后,例行会议、缺乏隐私的办公环境、寒暄尬聊等职场文化,对于精神状况无疑都是种消磨。对多数的内向者来说,解封后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重返社交圈同时,好好调适自己的情绪,并避免完全失去独处的平静时刻。
‧ 中间性格者(Ambiverts)
如果个性介于光谱中间、没有特别外向或内向,则属于中间性格者。他们既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也很能欣赏孤独,只是通常在一连串的社交后,他们多半会需要时间独处,因此也被称为「外向的内向者」。
正如外向者,中间性格者在适应解封上,并没有太大问题。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作息活动的分配。解封之后,中间性格者很可能会有更多社交活动,因此将渐渐从内向者状态转移到外向者状态。时间的分配就很重要,比起内向者,他们也得更留心安排个人独处的时间。
至于荣格所提的其他人格特质,也可以作为疫情适应力的参考。有一则研究就指出,除了外向特质,具「友善性」、「勤勉审慎性」的人,还有比较「不神经质」的人,较容易维持稳定心情、也更懂得如何排解压力。
●回归解封生活 靠6招重新适应
适应解封生活绝对需要时间,也需要花点力气。这里提供几个实用的方法,帮助你重新找回疫情前的步调:
1. 好好照顾自己
无论是哪一种性格的人,照顾自己的心情都很重要。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务必充分休息、饮食健康,并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深呼吸、练瑜伽、冥想打坐、正念走路都很适合)。针对内向者,切记一定要特别安排独处时间,否则很可能会被社交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2. 你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疫情当然带来很多挑战,但也同时磨练我们的意志力和韧性。这里会建议你,当接下来的生活中面临困难,可以回头看看「疫情期间,自己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碍」,学着复制当时的思维态度,因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3. 找到平衡点
某些内向特质者,如果偏好远距办公,或是发觉自己远端工作的效率不错,可以尝试与团队讨论,在需要专注时,偶尔在家完成作业。但也记得,弹性的工作型态会为生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做类似决定时,应该适度评估自己的能力、潜在成本。
4. 找人对话
请记得你绝不孤单,你不是唯一有解封恐慌症的人。尝试跟身边的人们谈谈、交换想法,将能有效分担你的压力与不安。这个对话的过程,也能营造「团结感」,透过社群的力量把每个人拉在一块,互相都感觉到归属、被接住,而不会陷入无所适从。
5. 练习正念
正念是一个帮助你排忧解难的妙方。停止思考过去的错误、未来的困扰,而是更专注于当下。接下来的日子里,建议你多多练习正念冥想,把注意力用来思考,怎么分配你的能量?怎么让自己更专心、更活在现下?
6. 放慢脚步,不疾不徐
如果解封真的令你焦虑不已,不妨试试,先从重新适应「旧有的习惯」开始。这种做法是有治疗根据的,可以有效减轻一个人的压力、恐惧和焦虑感。同时,别逼自己飞快上手,可以尝试放慢脚步。
总而言之,先厘清自己的个性、正视自己的心魔,并用正向的态度来排解烦忧,将能帮你更快适应解封生活。最后,如果你的身心压力已经负荷不了,别犹豫,请记得找医师(心理师)谘询,他们将能给你最专业、可靠的建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