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疫苗接种后死亡个案初步死因为主动脉剥离、心肌梗塞所引起的心包填塞,心臟内科医师表示,部分民眾施打疫苗之后,血压可能会比平常高一点,一旦血压超过140/90,就应高警觉,如超过180/100,应紧急就医。

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心臟内科主治医师王宗道表示,心臟外面包覆着二层膜,中间称作心包腔,心包膜腔内含有约20至30ml为心包膜液,润滑之用,减少心臟跳动时的摩擦。

如果心包膜液体累积,心包腔内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为心包填塞,要是压力太大,可能在短时间压扁心臟,造成猝死。

一般心包填塞可分为慢性、急性,前者以慢性发炎(心包膜炎)、肺结核、肺癌居多,病程缓慢,门诊曾收治过就看过心包膜液超过1000ml的个案,如同小水桶,因患者心臟功能较差,压力较小,致命风险反而较低。

相较之下,主动脉剥离、心肌梗塞所引起的急性心包填塞,致命机率相当高,一旦心臟血管破裂,大量血液灌进心包腔,瞬间高压可能挤扁心臟,可能在几秒钟内,就失去意识。

王宗道说,主动脉剥离为血管壁中层受损及内膜破裂引起,若出现大血管破裂出血,血管根部撕裂,就会引发急性心包填塞,此时,致死率高达7成。

王宗道指出,心臟功能相当良好的人,一旦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因心搏正常,心臟用力将血液打出去,但血液又从裂缝灌进心包腔,只需来回几次,人可能就没了。

临床显示,急性外伤、心臟破裂、甲状腺机能低下、自体免疫疾病或血液肿瘤疾病均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心包膜填塞,提醒民眾,如果应该养成固定测量血压的习惯,一旦血压偏高,且运动后出现胸闷、急喘等症状,务必积极就医。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NOW健康 #心包填塞 #心臟 #心包膜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