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吃完正餐后,仍会感到嘴馋,就会想拿一些零食吃,但往往吃完以后,又会担心发胖而产生罪恶感。近日《美国心臟协会》杂志就发表一项报告指出,只要是正餐以外的食物都算是零食,不过正餐后若吃对零食,不仅有益身体健康,甚至还能延长寿命。
根据《美国心臟协会》杂志研究表示,研究人员收集2003年至2014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NHANES),约21503名参与者的健康报告,研究饮食习惯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分别设定出西式早中晚餐;淀粉类中餐、蔬菜类中餐;及水果早中晚餐,还有谷物、淀粉类、水果和乳制品零食等选项。
研究后发现,吃西式正餐的人,由于食用较多精制谷类、乳酪、糖和腌肉类食品,此类人死于心臟病及血管疾病机率,比正常人高出44%;以水果为正餐的人,死于心臟相关疾病的风险则降低34%;晚餐以蔬菜为主的人,食用较多蔬菜和豆类,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约23%至31%,以上任何一种正餐方式,食用高淀粉零食后,死亡风险增加50至52%,患心血管相关疾病风险增加44至57%。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吃零食并非影响健康的主因,仍与人的进食规律和生活作息有关,因此结果仍有些偏差,「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不同类型食物的摄入量和摄入时间,对于身体健康状态都很重要」。此外,早餐后的零食选项,最好是水果或坚果,午餐后则是水果或蔬菜,晚餐后是一把坚果或乳制品,且不要添加糖分,最好是发酵类产品,例如优酪乳,能够降低疾病或併发症的风险。
文章来源:newsroom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