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程富阳专栏】9月21日是中秋佳节,大概是为了应景,一早友人即传来一段影片,内容是大陆内地的一个文化益智竞赛节目,两个介于国中小年龄的女生,针对节目制作单位为今年中秋列了竞赛题目——「月」,节目中需即兴回应列举中国古诗词中与月有关系的词句,只见两人朗朗稚声,从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细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从轻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歌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遥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到铺述「满月飞明镜,直欲属秋毫」。

只见整整二十分钟,中国曼妙的古诗词,从两位冲龄幼童的玉唇脱口而出,此起彼落,字正腔圆,音色如飞;或百花争艳,或荷柳竞放,或桂花传香,或梅花飘雪;时而奔腾澎湃,时如凛冽凄美,时而豪放张狂,时如静影沉碧;不但让全场观眾全场屏气凝神,万籁俱寂;全程惊艷咋舌,俱怀逸兴;全幕凝结呆滞,目不暇及;全景聚思聆听,宛若天籁。

影片中并没有揭露胜负谁出,因为竞赛赫然已毕,节目嘎然已止,两人依然游刃有余,美声弦歌犹存,浓郁诗情漫溢。最近,中国大陆对教育界及影视圈的大肆整风,颇有凸显「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深层意涵。

想到一甲子之前,大陆还在「批孔扬秦」,还在「破四旧、立四新」,中华民国还在復兴中华文化,还在弘扬传统道德;如今,「六十年河东,六十年河西。」大陆转而全力发扬旧道德,全世界广设「孔子学院」,弘扬旧文化;而臺湾却视中华民国为异族,窥中华文化为异类,覷两岸统一为洪水猛兽。

在臺湾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当中秋聚乐之际,大家吃着月饼,总会想起苏轼那:「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的两岸诗心;想到嫦娥,总会兴起李商隐那首:「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遐思迩想;至于说到月,眾人畅聊的总是李白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臺镜,飞在青云端。」的无限遥想;想到月色,总思起杜牧那:「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幽幽浪漫;至于追怀生命的隽永,总要感悟苏东坡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万物无常。

但今天,在臺湾的政治氛围中;嚐月饼的时候,我们心里浮印的只能是「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的幽情;想嫦娥的时候,脑中怀想的只能是「未妨惆怅是清狂」的思忆;看满月,心中想念的只能是「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无奈;想生命的时候,胸中激涌的只能是「只有相思无尽处」的寄怀;家族聚庆的时候,空气中凭添的只能是「肉香扑鼻谁人烤」的余兴。

今年的辛丑秋节之夜,可算得上是「多事之秋了!」不但冠状病毒仍在肆虐,「美中博弈」打的愈趋火热,连美国撤军阿富汗,臺湾国民党党主席竞选,都凑上一脚,占满岛上整个媒体版面,让大家几乎都顾不上秋节已然悄悄濒临。

今夜,虽说圆月清澈,秋意陡升,凉风起末,令人舒爽;但想到两岸文化氛围骤变,军事衝突趋近热点;此刻,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但大陆052D军舰仍在海峡中线以东,贴近台湾监控美海军马斯廷号伯克级驱逐舰,让人对今年两岸的中秋之夜,不禁兴泛一股「凉风何有信?秋月竟无边」的怀感!

作者为退役上校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还在 #臺湾 #竞赛 #节目 #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