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程富阳专栏】王汉国老师是我政战学校14期的政治系学长,他的大名,在我民国73年下部队担任初官时,即素有耳闻;因为他不但是在政战还处于巅峰时期,于王化公就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时,就是国防部政战二处的高参幕僚,也是当年以「育才专案」,被政战部择优出国至美国留学,而后修获「北德州大学公共行政学博士」的年轻教授,更是官拜仍在总政治作战部时代的政二处少将处长,系职司我国军思想教育的舵手之一。
其实,我与学长素不相识,毕竟我是30期的老弟,在时空上与他有着一段不少的距离,何况我军旅生涯都在基层打滚,从未到国防部的高司歷练过,以至在28年的军职服务期间,竟与学长缘悭一面;直到多年后,大家都解甲归田,大唱《归去来兮辞》之际,竟因缘聚会,结识于一场研讨政战制度今昔之变的会议上。
对他而言,也许只是平添些许「园日涉以成趣」的寻常异趣而已;但对我而言,则有一种「时矫首而遐观」的视野扩展,及陡兴一股「知来者犹可追」那种汲汲不息于学问的感觉;只能说,学长虽已过不逾己之年,但身上却犹泛一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场,给了他周遭的朋友,增添无限的活力,令我诧异不已。
我本个性疏懒,乃属「少不学文,长不习武」的泛泛之辈,既无江中斩蛟的能耐,也乏云间射鵰的奇才,更谈不上席上挥毫的文采,但却幸运的在军旅上,曾两次奉派到中东约旦受训,最后又让我重返学术的国防大学读了战略研究所,及担任了几年教职的光阴,使我开了点眼界,长了点知识,交了些朋友,通了点人情,晓了点世故。
尤其,民国101年届退之后,喜利用悠閒之余,用一部iPad,行吟弹指;或假日与亲友同乐,或閒暇读书偶感,或知己酒话桑麻,或致友千里传书,或旅游触景抒怀,或凭忆旧日迹履,或察时一吐哽喉;这些文字,都藉在FB或国内部分的传媒上,与眾好友一起畅叙幽情,荣损休戚;迄今,竟也意外结集成册,惶惶编匯了《富阳随笔》1~5册以自娱。
这其间,不但承蒙毕业于本校10期、心庐1期的张悦雄老大哥,18期的蒋济翔,22期的王智荣,27期的陈明崙与32期的赖世上诸位学长弟不吝赐序,连前中央社资深特派记者左化鹏兄,也特别于书中撰文勉励有加;而本校17期,曾任公职14职等的前高雄市新闻处代处长朱文明学长,也在阅读所赠「随笔」后,曾多次亲撰佳文给我打气加油。
当然,还有许多朋友的热情鼓励,也都在FB上相濡以沫,笑谈江湖,为时下尽是一片名嘴、政论的资讯洪流中,激起一丝别具文趣的涟漪。
事实上,我自知自行撰编的随笔,大都只是一时杂感,难登大雅,但自问意念心诚,临事而述,据势而论;也就斗胆抱着「以文会友」的心情,印制少量纸本,以赠挚友,以盼指教,以兹存念;日前致赠汉国学长一本《富阳随笔之五》,亦抱此心态;不想,他非但没笑我信口雌黄,还在阅毕后,认真的写了一篇《富阳随笔读后感》的好文章(如附文),投登于青年日报的副刊「墨缘集」中,让我露了脸,颇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那种对后学的黾勉之意。
我这几本《富阳随笔》的小册子,当然不是什么「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的大作,但各位先进好友见我此等恒殊调,却都非但毫无发出一丝冷笑的揶揄,还满满热情撰文不断,鼓励有加,让本人形象得以沉浊扬清,藏钝显慧;我只能内心感激,援提拙笔,诚敬覆文,以迴响汉国学长的这份殷殷之情了。
附文:《富阳随笔》读后感 王汉国
文友程富阳兄于月前赠我《富阳随笔–FB「弹」指札记(五)》,这是一本今年七月间刚推出不久的新册,受人雅惠,总得谈谈读后感,以示回馈。
富阳兄,为政战学校新闻系毕业校友,以诗文见长,享誉士林。他的军旅生涯多采多姿,令人称羡;从收集在这本新册里的百篇文章,谈天说地,包罗万象,足见他的视野之宽广,思域之深邃,绝非等閒之辈也。
读《富阳随笔(五)》,最让我感到惊艷者,在于作者「动之以情,说之以理」的能耐,「随手捻来,化入衷肠」的浸透,淡妆浓抹总相宜,处处流布着他丰沛的思想、浓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读其文如见其人,痛快淋漓,实获我心。
先说说他的思想面,一个人的思想离不开生活环境和人文陶冶,在富阳的思想里充满着「向外探索」的动能,或可说是「穷究不舍」的精神吧!过去一年半里,当人们备受新冠疫情肆虐之际,作者却放眼天下、纵论寰宇,留下不少的佳作,供人品赏。譬如在〈疫情话中东〉的专篇里,他的目光集中在埃及、以色列、约旦、北非、中东及土耳其,谈他们的歷史文物、山川景致、宗教精神、现代神话等等,读来尽是满眼秋霜,沉吟不已。
依我的观察,富阳兄乃重情义之辈,但是他对情感的表达却是含蓄而内敛的。在他笔下的亲朋好友、师生同侪,无一不是「此情可堪谁共说,樽酒临风慷慨时」的标致;同样的,在他口中的袍泽旧谊、点滴回忆,也无不化作「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情思。活泼不失严谨、质朴更现端庄,这是我从他的字里行间所揣摩出来的。新册中,有一篇谈胡适的文章,我觉得那是他在「借题发挥」,以表达对情的抒怀和爱的缱绻吧!
在《富阳随笔(五)》里,有三十余篇属于「时事评论」。时下,天天有人在弹指江山、评论世道。臺湾即有个独门行业——「名嘴」,几乎霸占了国人不少的时空,口沫横飞、颠倒眾生,各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可是,富阳评说时事却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他独特的风貌。一是「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言必有据;二是「以史为鑑」与「以人为鑑」两者并重,不作虚拟假想或自以为是;三是就事论事,直抵核心,东风西风,更盼和风。读他书写的时评文章,有着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的宏观和远略。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富阳兄,可当之无愧矣!
作者为退役上校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