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县丰滨乡新社部落以噶玛兰族为主要族群,拥有全台独有的香蕉丝工坊,其中,现年83岁的严玉英20年前跟着族人一点一滴拼凑,「失而復得」非持续性传承的香蕉丝编织技艺,获文化部「110年重要传统艺术暨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的殊荣,是县内少数传统工艺的「人间国宝」。

噶玛兰族分布区域主要于兰阳平原一带,18世纪末因汉人大批进入宜兰地区,族人土地与人口大量流失,被迫迁至花东海岸地区,19世纪末期因加礼宛战役影响,隐匿阿美族部落逾1世纪。

严玉英与先夫偕万来,1988年寻访祖居地宜兰加礼宛社(今季新村)时,从伯母偕高阿梅口中得知,以前德高望重的噶玛兰族人会穿用香蕉丝布的衣服,由于那时已经没有族人会做香蕉丝布,她听了相当震撼,认为此独特记忆需要被保留下来,回到新社部落后,积极奔走,盼能復振部落文化。

严玉英夫妻2人也不断寻求部落老艺师制作香蕉丝布的传统工法,儘管当时严已60多岁,她仍愿成「菜鸟」,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并将织架放在腿上,一点一滴地编织。儘管织久腰酸背痛,腿还会抽筋,她却念着文化传承,不时辛劳地努力摸索,逐步恢復祖先的记忆。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日前办理「110年重要传统艺术暨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授证典礼,由文化部长李永得颁授认定证书予14位保存者,其中严玉英得奖进而成为花莲惟一传统工艺「人间国宝」。

严玉英认为,香蕉丝编织具有独特意义,在16个原住民族中,只有噶玛兰族有此绝技,是文化重要表徵,香蕉丝编织虽曾面临消失断层的困境,经文化工艺老师们、工坊艺师们,及族人们充满汗水的情感与价值下,才能走到今天的地步,感谢花莲县噶玛兰族发展协会成立新社香蕉丝工坊,持续传承祖先的智慧。

严玉英也呼吁族人,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还是要有耐心做下去,要继续传给后代,香蕉丝文化才不会断掉。

#香蕉丝 #严玉英 #噶玛兰族 #编织 #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