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西港区永乐里是个人口1400多人的小里,30多年前,这里曾是台南贵黍重要种植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绑贵黍扫把,随着时代变迁、人口老化,庄里种贵黍、会绑扫把的人愈来愈少,社区有心人士发起传承计画,不仅要把绑贵黍扫把手艺留下来,更要让子孙不要忘记社区的歷史。
永乐社区志工蔡素珠说,10年前大家见贵黍产业式微,于是发起技艺传承活动,并请郑美玉等长辈来教年轻人绑扫把技艺,请老师来上课,研发小扫把、吊饰等文创商品,在台南蓝晒图文创园区也有展售。志工并到各小学去宣导推广,小扫把DIY也是各社区参访时的最佳体验活动。
永乐里昔称大塭寮,居民以务农为主,种水稻、胡麻、地瓜、西瓜、甘蔗等五谷杂粮。日据时期,一名商人将贵黍种子带至永乐社区推广种植,再把贵黍杆穗回销日本制成扫把,居民觉得利润不错,纷纷种起贵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
今年80岁的郑美玉阿嬷,是庄里少数几名还栽种贵黍、自绑贵黍扫把贩售的老师傅。郑美玉说,当初最多种5、6甲,曾经1年卖7000只扫把,早上4点就要穿着雨衣去收成,不然全身都会被露水打溼。
88岁的郭调锠阿公说,贵黍种时要喷药、施肥,收割后要整理好统一规格,非常费工,后来日本人收货规格愈来愈严,忙了好久,有一大半都不合格,种的人愈来愈少。
蔡素珠说,贵黍产业的推广并不容易,因为种得人少,会编绑扫把的人也愈来愈少,社区训练几名种子教师,并于活动中心附近种了5分地的贵黍,并持续开发贵黍手工艺品,今年开发的贵黍手抄纸,也将制成书籤,于10月底公所社区营造成果展时亮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