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蚕丝萃取出的蛋白加上多巴胺,创造出具备热感应与抗氧化的药物贴片,已经在动物身上实验成功,未来可望应用在治疗伤口加速癒合。(阳明交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从蚕丝萃取出的蛋白加上多巴胺,创造出具备热感应与抗氧化的药物贴片,已经在动物身上实验成功,未来可望应用在治疗伤口加速癒合。(阳明交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蚕丝不仅可以穿在身上,也能用于医疗材料,例如治疗伤口。一颗平均大小只有0.00000783公分的奈米微粒,结合从蚕丝萃取出的蛋白加上多巴胺,创造出具备热感应与抗氧化的药物贴片,已经在动物身上实验成功,未来可望应用在治疗伤口加速癒合。

这是台湾第一次制备出具备热感应的「蚕丝多巴胺」奈米微粒,它可以经过红外光照射,触发并控制贴片承载药物的释放速率,达到所谓精准医疗的需求。

奈米药物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与代谢,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具备生物相容性,同时又能稳定释放药物的材料。

阳明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锺次文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农委会苗栗农业改良场协同取得品质稳定的良好蚕茧,经过化学脱胶后纯化成蚕丝蛋白,并将蚕丝蛋白与多巴胺合成奈米大小的微粒,成功研发出具备热感应与抗氧化的「蚕丝多巴胺」药物储存及释放载体。

锺次文表示,由于蚕丝是由蛋白质组成,是一种天然的生医材料。而多巴胺本来就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覆盖在不同材料表面形成多功能涂层,所以两种材料都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与人体排斥性低。一旦制成奈米微粒后,可以吸附不同特性的药物,可稳定的把药物释放出来。

目前研究团队已经把这项技术,结合肝素(一种抗凝血剂)制成贴片,并在小鼠的伤口上实际测试,发现可以降低血栓,证实这项技术应用于伤口治疗具很好的潜力。

锺次文提到,药物与适当的奈米载体结合,可以依照治疗的需求在特定部位控制释放药物。这次以蚕丝及多巴胺作为载药系统,主要是善用两种材料都是天然性及生物相容性材料,且可被生物降解。

事实上,锺次文过去就曾以蚕丝作为材料,研发出可用于受伤心肌修復的缀补片,这次再运用相同材料,尝试应用在伤口癒合上,证实相关技术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可以应用在不同领域。

#药物 #蚕丝 #多巴胺 #感应 #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