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中「杯麵机器人」的皮肤不但柔软且有触觉,令人印象深刻,而现实生活中也已经有相似的软性电子元件,研发者为中兴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赖盈至,他投入软性电子元件研发至今8年,创新成果与康乃尔、哈佛等名校并驾齐驱,获颁年轻学者创新奖。
38岁的赖盈至毕业于交通大学材料系、是台大电子所博士,曾至史丹佛大学化工系、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等单位担任研究员;从2013年至今,他已发表35篇国际论文、平均影响系数(Impact Factor)约18.75,在兴大任教至今5年发表的国际文章已有25篇。
兴大指出,同时具有物理、材料及电子、化工背景的赖盈至,特别成立台湾少数跨领域实验室,投入新的物理机制配合材料开发与电子元件设计,成功研发包括「有自主感测功能的软性机器人」等多款突破性电子元件,机器人的外层就如同人类皮肤,可感知刺激并做出反应。
赖盈至说,这种「可自修復且不需要电池的电子皮肤」,就好像是鳗皮肤,可产生20伏特电力且透明性达88%、可承受500多次切割仍可自我修復;而「可发电的液态金属纺线」则能收集电器的电磁辐射与人体机械能,便转换成电能提供机器运作。能有这些成果,要感谢很多前辈与老师的指导与支持,让他可结合所学、投入喜爱的领域。
至于他设立的未来实验室,则将以新物理、新材料结合软性电子、纳米发电机、电子皮肤等方向进行研发,近来虽已有成果,但赖盈至说,软性电子装置的功能未来应可以再突破与提升,不论是对义肢、智能感测或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都将会产生革命性改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