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但当遭受新冠肺炎病毒攻击时,可能出现心律不整等病症。一项综合各国临床经验的观察性研究显示,约有3.4%到16.7%的新冠肺炎患者,都会出现心律不整,尤其好发于重症患者,导致死亡率上升。
疾病管制署今天举办「COVID-19疫苗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处置研讨会」。台中荣民总医院电气生理科主任谢育整表示,新冠肺炎感染可分为3个进程,第一期是病毒侵入,第二期病毒会伤害肺部,产生低血氧,到了第三期,免疫反应被促发,产生细胞激素风暴;其中在第二、三期都可能出现心律不整,包括心房颤动、心搏过速等,甚至出现心跳停止。
亚东医院心臟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吴彦雯分享,当新冠肺炎进入体内,可能对直接对心臟血管造成伤害,也可能是因为严重缺氧产生全身性变化,或是供需不平衡造成心血管受伤,也可能是细胞激素风暴造成;在这么多直接或间接的攻击下,恐引发心肌受损、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血管相关併发症,甚至出现心律不整,死亡风险也随之上升。
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是染疫及重症的高危险群。吴彦雯指出,男性、年长者的风险较高;由于年纪越大,心血管老化程度越高,病毒会诱发的免疫反应和年轻族群不太一样,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得到重症的机会也较高。
谢育整说明,如需同时治疗新冠肺炎和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务必注意各项药物可能出现交互作用,需要谨慎使用。患者如因心血管情况不佳需进行紧急手术,医护人员皆须配戴N95口罩,并安排在负压环境进行;由于电烧手术可能使病毒透过气溶胶方式散出,因此不建议使用于新冠肺炎患者。
「打不到也担心,打到了又担心副作用。」近来吴彦雯遇到不少患者询问,打疫苗会不会发生心肌炎。她表示,目前国际上的临床个案多半在打完第2剂mRNA疫苗后,第2到3天出现胸痛症状,年龄分布为12至39岁;年纪越大越不用担心,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纪较长,打疫苗的好处仍是远大于风险,且心肌炎多半可以透过治疗改善,因此不需要太过担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