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及典藏中发想主题,挑选整理展品,再透过有趣、别开生面的角度,让展览物以最美妙的姿态说出自己的故事,是博物馆策展人的主要工作。

坐落于士林区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有一群肩负重要策展任务的研究员每日与国宝典藏相伴,除了平日例行的古物研究工作,他们也会从这些收藏品「老前辈」身上,爬梳出崭新的观看视角,透过策展企画,让民眾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歷史。

庞大的馆藏包括书画文献、古物铜器,因此策展人需从中找出新观点,并浓缩成有趣的企画,才能将藏品重现于世人。(摄影/庄智渊)
庞大的馆藏包括书画文献、古物铜器,因此策展人需从中找出新观点,并浓缩成有趣的企画,才能将藏品重现于世人。(摄影/庄智渊)
庞大的馆藏包括书画文献、古物铜器,因此策展人需从中找出新观点,并浓缩成有趣的企画,才能将藏品重现于世人。(摄影/庄智渊) (2)
庞大的馆藏包括书画文献、古物铜器,因此策展人需从中找出新观点,并浓缩成有趣的企画,才能将藏品重现于世人。(摄影/庄智渊) (2)

博物馆通常有「常设展」与「主题展」两种策展企画,前者是透过固定的展览主题,让丰富的馆藏品有轮流面世的机会;主题展则要借重策展人的创意,从浩瀚馆藏中找出崭新的切入视角,让大眾得以从贴近现代的角度认识展品,增加对过去生活方式的理解。

策展企画 爬梳文物发掘新观点

做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华文物典藏地,拥有庞大馆藏的故宫有着取之不尽的古籍珍品与故事静待述说,因此,如何吸引游客重游,就成为策展人的工作核心。对书画文献处助理研究员曾纪刚来说,儘管入行已届10 年,但面对这些具有千百年歷史的古物,他认为自己还太年轻。每一次策展都得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累积与归纳,才能从现有的藏品中挖掘出新的观看及研究视角,发展成有趣的策展企画。

以今年常设展「院藏善本古籍选粹」为例,曾纪刚打破过往博物馆藏拙的习惯,从「不完美」的角度切入,挑出善本「天禄琳琅」,将乾隆当年收藏、误以为真品的版本,与如今确知的真本放在一起比对,让观眾见识连皇家都无法分辨的高超刻工;或是从号称举世仅存、抄写最完整的「四库全书」中,挑出遗失、补抄等不完美的部分,让观眾认识国宝的另一面。他强调,从古籍善本的缺失作为策展的切入角度,能让这个时代的观眾与古物展开全新的对话,让人们从不同视角认识这些国宝,而这种从现有事物发掘出崭新观点的创造性,正是当代博物馆策展人的重要思路。

策展准备 审视细节务求面面俱到

如何讲故事,是策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主题企画多半需要3 个月到数年不等的前期淬炼,才能发展成明确可行的策展企画。当策展人确定主题脉络、并选定展品后,才会进到展览场地的设计与规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策展人面面俱到的关心和参与。

当策展人确定展品清单后,会亲自到库房提取需要的藏品,事先拍摄展品图录、测量尺寸,由于这些国宝级的珍品个个年代久远,可能因光照折损,也禁不起一丝损坏,器物处助理研究员张莅笑说,这些国宝不到最后一刻是不可能「请」出来的,更不用说提前拿去展场测试摆放角度。「一切都得靠事前在库房精准的测量、摄影记录细节,才能以这些数据去揣摩摆放的位置、灯光和角度。」

书画文物展出的角度、灯光都需仔细拿捏与规画,因此策展人不仅要相当了解文物,更需了解各种配置细节。(摄影/庄智渊)
书画文物展出的角度、灯光都需仔细拿捏与规画,因此策展人不仅要相当了解文物,更需了解各种配置细节。(摄影/庄智渊)
溼度是文物保存的重要关键,因此掌握展场乾溼度是展期间的重要工作。(摄影/庄智渊)
溼度是文物保存的重要关键,因此掌握展场乾溼度是展期间的重要工作。(摄影/庄智渊)

确定展品内容后,策展人就要开始处理大量的行政作业,包含针对展物设计研拟标案并进行招标,在选定厂商后,还要与厂商确定展场的实际规画。身为团队中最了解展品状态的策展人,也要亲自参与每一处展场设计细节的讨论规画,小自展品的摆放角度、展示面向、动线设定,到展品距离、观看视角、灯光设定、保存环境规画,以至主视觉设计等,每一项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重要环节。在一切都就绪后,在展前再将展品「请」出库房。

除了展品的陈列与展物规画外,现场展品的保存又是另一门学问。例如目前展出中的「鑑古⸺乾隆朝的宫廷铜器收藏」主题展,里头就包含了青铜器与古籍两种保存条件截然不同的古物,前者展柜不但配有除溼机,每隔数天还要更换除溼剂以保持乾燥;反之古籍则禁不起太乾燥的环境,得视情况为展柜加溼。这些眉眉角角都是外人不会注意,但其实极其关键的策展细节。

工作挑战 沟通协调激发伙伴热情

细数策展人每一个工作环节,除了初期的主题企画、展品挑选,到寻觅厂商、规画展场,以至开展后的宣传、导览规画等,策展人不但得一个个亲身参与,还是网罗各领域专业人员、推动展览成形的重要推手。因此问及策展最重要的能力,策展人们不约而同认定是「沟通协调」的技巧。

负责书画类型策展的书画文献处助理研究员方令光分享,在策展过程中有大量的沟通需要进行,无论是展品运送、馆际交流,到厂商招标、布展与宣传,每一项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让来自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理解各项工作需求,并齐心投入计画,让展览顺利展出。

而良好的沟通能力,除了让工作顺利进行,也要能唤起合作伙伴的热情。例如在拍摄展品图录时,张莅总会和摄影师仔细解说展品背后的故事,以便理解拍摄核心,「青铜器角度不好抓、细节也难拍,有时候照片中的『气』就是不对,解释起来又很抽象,就必须跟摄影师反覆沟通、打磨,才能让他理解我的坚持,拍出好照片。」她笑说,如此困难又繁琐的拍摄工作,如果没有办法唤起合作伙伴的热情,是很难达成预期效果的。透过说故事的方式,让伙伴认识古物背后有趣的故事,才能促成工作顺利且愉快地完成。

从企画全新的说故事角度,到运用沟通能力促成展览顺利成形,博物馆策展人的工作包罗万象,唯有透过亲身参与每一个环节、顾好每一寸细节,才能让这些「老前辈」走出库房,与大眾开启一场全新的对话,也让这些珍贵文物背后千百年的老故事被流传下去。

BOX:

曾纪刚(摄影/庄智渊)
曾纪刚(摄影/庄智渊)

姓名:曾纪刚

职业:故宫书画文献处助理研究员

方令光(摄影/庄智渊)
方令光(摄影/庄智渊)

姓名:方令光

职业:故宫书画文献处助理研究员

张莅(摄影/庄智渊)
张莅(摄影/庄智渊)

姓名:张莅

职业:故宫器物处助理研究员

特质:善于沟通、创造力、细心、有耐心、刻苦耐劳。

工作任务:前期研究、策展主题发想、展品选件与提件、展场设计与布置、展期营运与展件维护等。

核心理念:透过与展品的对话,找出新的説故事视角,再转译成一场场展览,吸引更多民眾前来观展。

本文作者:Stella Tsai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

《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
《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
#典藏 #故宫 #现代 #对话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