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到人生的开悟、成道,从来就不是轻易可得,需要打破层层世俗给我们设下的框架。而促使我们找到人生开悟的地图,往往就是生命中经歷过的痛苦。就像某些造成痛苦的信念,抓久了,实在受不了了,就会痛定思痛的愿意去找出解决之道。
日后回过头来看,自然会对曾经的痛苦另眼相待,有朝一日,我们都会从中长出智慧、爱与慈悲,去感念曾经刻骨铭心的过往,而我现在之所以能跟你分享这些,只是因为我比较早经歷这些生命的难题,又有幸遇见一个个良师益友,不断为我揭示觉醒后的自由蓝图,激发我对新的生命形态产生无比好奇。
话说回来,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找到生命的解脱之道。通常生性愈敏感的人,愈容易感知生命痛苦,愈向往心灵上的自由;愈想求得真理的人,愈想在挫败和迷惘中看个明白,目的是渴望洞悉永恒的出口。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介绍「转念功课」,现代人愈来愈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渐渐也开始注意到自己思绪的紊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一些有形无形的生活压力所造成的身心失调,严重的像是忧郁、躁郁、焦虑、自闭、失眠等,都跟脑袋中的诸多负面念头有关。
事实上,没几个人真正明白那些念头只是念头,并不等于我们生命的实相,更不应该紧紧抓着那些信念,让似是而非的情绪跟过往经歷的歷史来定义我们自己。那些带给我们压力的念头跟想法,都是成长过程中,外在环境或身边的重要他人所灌输给我们的,像是父母、亲友、长辈、学校、职场、社会… …因为他们相信,把我们塑造成他们期待的样子,完全是为了我们好。
如果刚好我们是生性认真乖巧,总是把那些有意无意想传递给我们的想法都听进去的人,早晚内在会开始叫屈,因为那些根本不是我们真实的样貌,而愈贴心、柔顺、讨好,凡事为他人着想的人,反而活得更加辛苦、不快乐!看看我们周遭,有多少人因为如此而让自己忧郁、不自由?
这是一本写给你的书,我只对你的自由、觉醒感兴趣。我希望看到每个渴望觉醒的人,都有机会在这样简单的参问下,看到自己内在爱的曙光,这不只是让自己找到得以喘息的空间,更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幸福与喜悦。
人在不同阶段,都得要面对不同的议题,如果能早点看穿头脑梦境的沉重,就可更早一点让自己摆脱不必要受的苦。我们不可能对世界或别人没意见,但最起码可以学着善待自己,厘清自己的思绪,还给自己一个清新的空间,体验什么叫作爱上自己和爱上这个世界的幸福滋味。
毕竟,幸福才是我们的目标,而转念只是方法。
我所认识的成道者,似乎都有一个洞见,就是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否则我们怎么可能存活到今天。即便世界脱序、狗屁倒灶的事情此起彼落,生活中姑婆叔伯、左邻右舍,各种角力时时刻刻在上演,我们却也存活了下来。就凭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佩服。而我所想要传达的,相信每个人都明白,我最多只是试着将沉睡的意识唤醒。
一旦醒了,即使事情还在发生,人、事、物也依然存在,但因为清醒了,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去面对。
我相信我们都拥有分辨虚幻与真实的能力,如果你愿意深入了解我所经歷的真实世界,你可能也会发现生命可以是轻松、愉快的… … … 我愈来愈相信,虽然自己是从痛苦中觉醒,但那未必是你的道路。也许你就是那么独特、幸运,只是透过一本书,就看穿了头脑一直不肯认输的诡计。毕竟,世界教了我们各种致胜的知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让脑袋停止。
我相信每个人内在都存有极大的生命智慧,究竟称之为「道」、「无念」、「洞识」、「开悟」、「觉醒」,还是「般若」…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一些好方法,唤醒原本熟睡的意识与觉知。
切记,念头只是念头,既不是你的,也不能代表你,也许某一刻,念头看起来如此真实,但只要角度一换,可能在下一秒就变得荒谬无稽。希望我们都不再被特定的念头绑架,也不让自己被念头所困。看清楚眼前的事实,就能让我们的心灵自由,同时也更快乐!
(本文摘自《转念的力量》/天下文化)
【内容简介】
幸福是目标,转念是方法
学会驾驭思绪,是每个人一生必修的功课
我们头脑里的念头,就是左右人生幸福与否的最大关键。
惯性思考模式和不假思索的答案,长久以来让我们深信不疑,局限了生命的开展。
赖佩霞潜心修练「转念功课」二十年,写下这部凝炼生命智慧之作。
她以美国心灵导师拜伦.凯蒂(Byron Katie)设计的「转念功课」(The Work)为基础,一步步为读者引介转念心法,同时提出新观点、新诠释,并融入自身与学员实践转念功课的真实故事。
以「非暴力沟通」跟别人好好说话
以「转念功课」跟自己好好说话
许多人听到「转念」一词,可能会解读为所谓的「放下」或是「看开一点」,问题是「怎么放?」
放不下,怎么办?怎样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本书介绍的「转念功课」有完整的逻辑与具体执行的步骤,绝不只是「放下」或是「看开一点」这样笼统模糊的概念。
转念心法能够快速解决我们生活中面对的伴侣、亲子、家庭、金钱、职场、人际、社会……等各式各样的关系或议题。就在你一步步按部就班做练习时,自然就会跟着解套了。
赖佩霞从长期思考与实践「转念功课」的过程中得到了觉醒与寧静,她开课、演讲并写下这本书,为的是支持每一位有心成长的人品尝到心灵的恬静与幸福。
拿起这本书,让你能够看清楚,脑袋里的念头如何影响了生活品质、掩盖了生命的光彩,同时可以从这本书里学会一套简单的方法,快速净空脑袋,享受内心的寧静与豁达,然后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转念功课 Step 1——「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为大脑按下暂停键,不再任由情绪膨胀。
帮助自己跳出惯性思考模式,这是转念功课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转念功课Step 2——「我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重新定锚,厘清真相。
在「念头」和「事实」之间腾出一些空间,保留给「成长」的可能性。
★转念功课Step 3——「有这个念头时,我如何反应?」
这个提问价值非凡,它让我们看清楚,不悦的念头影响我们的抉择判断,也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转念功课Step 4——「没有这个念头时,我是怎样的人?」
把停滞的能量解开,回归轻松自在的状态。
靠着一点一点的探索和移动,驾驭自己的心智成长。
★转念功课Step 5——「反转,并找出三个实例」
将思绪集中在对自己有意义的地方,带来新的领悟与自由。
把批判和对抗的心力反转回自己可以掌控的事物上,开启转变的契机。
转念功课是——决意要疼惜自己、同理自己、善待自己。
转念功课是——让我们可以好好认识自己,看清楚我到底是一个如何对待自己的人。
转念功课是——明白分辨「真相」和「念头」之间的差距,真真确确从苦恼中觉醒。
转念功课是——不再受毫无益处的念头折腾,不再被层层堆迭的负面情绪绑架。
转念功课是——真心懂得接受、感受、享受全方位的生活体验,接纳「如是」的轻松与圆满。
转念功课是——单纯的事实真相,比我们一心追求的快乐,更丰富、仁慈、甜蜜多了。
【作者简介】赖佩霞
「一个被爱充满的传奇。」──谢志鸿博士如此形容相识25年的妻子。
从身分证栏上的「父不详」,到不忍被倒会的母亲夜里饮泣的身影,忍痛决意从第一志愿的復兴美工辍学,投入演艺事业成为歌手、演员、主持人。也因将演艺资源带入弱势团体,24岁荣膺全国好人好事代表,除了扶持孤儿、老人、受刑人,时至今日仍秉持初衷,2020年创立「中华好好说话,学会」,愿支持华人在家庭、职场、社交,以及面对自己时,能将衝突与伤害减到最低,从每一份关系里获得最美好的养分。
经歷婚变后,意识到自己已渐渐步入单亲母亲的后尘,更领悟到思维模式乃是命运艰困与否的关键,自此,开始走访世界各地探访名师,投入身心灵教育,一心渴望寻获那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迄今出版多部着作,是华文地区身心灵成长领域最重要的导师之一。
在子女教养上重视言传身教,她重拾书本,女儿大学毕业那一年,她也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完成美国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公共领导力学程。目前除了在阳明交通大学教授「沟通与领导力培养」课程,同时针对个人身心灵成长以及企业人才培育训练规划课程,并担任导师、教练与顾问。
丰盛的斜杠人生经歷,是她最大的心灵资产。从当年与猪哥亮同台巡迴演出,到今日哈佛学院与各国智囊同窗;从面对受刑人,到与国家政要对谈;无论蚵仔麵线摊老板,或法国戏剧大师的身影,她始终能从每个人、每个情境中穿透幻象,看见生命的感动以及值得学习的真理。
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个丰沛的游乐场,每一天都有各种激发想像力的元素,无时无刻都在灌溉她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此起彼落。
「她热情、有趣、好学又正直,对世界充满好奇。只要她在,生命从来不无聊。」家人好友如此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