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早年胼手胝足赴中国大陆打拚,即使人工、物料成本上涨、政府工安环保意识抬头,仍能在中国大陆开拓一片天地。然而这些台商已逐渐进入传承交班阶段,但受到疫情衝击与国际反避税情势,传承策略势必要考量更多复杂因素。
有鑑于此,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19日举办「中国大陆台商家族企业资产保全实例分享」线上直播研讨会,分享实务案例,并说明中国大陆不动产股权交易处理趋势。
根据资诚《2021全球暨台湾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有近半的台湾家族企业,目前主要股权仍由一代持有,但绝大多数的一代都倾向在五年内将股权传承给二代,显示台湾家族企业的掌权人正规划加快传承的步伐。
资诚家族及企业永续办公室协同主持律师郑策允提醒,家族企业的传承,同时涉及「理性」和「感性」的错综复杂问题,并非单纯的股权移转。郑策允分析,家族股权传承除须注意传承过程的税负管理外,尚须从家族价值观等无形资产的传承、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的安排及资产保全等面向作综合考量,实务操作上可思考透过信托、闭锁性公司及家族宪章等机制的综合运用,以确保家族和谐及企业永续。
对于家族企业资产,资诚两岸商务与税务服务会计师徐丞毅建议,家族企业需着手盘点海内外资产,并利用股权投资关系将资产整併入家族控股平台。透过境外控股平台作为家族企业与家族资产的连结枢纽,才能做好整体的传承规划。
过往台商基于种种商业考量,以他人代自身持有中国大陆的股权、不动产或其他资产,但这些资产在传承过程将产生产权不清、恢復原状的税负成本过高、以及资金流安排困难等问题。徐丞毅强调这些歷史包袱不是没有解法,但产权变动总会有成本需取舍,若不在第一代解决,后代更难处理这些资产。
徐丞毅强调,未来台湾CFC法令上路后,未来两岸的税务环境势必更加透明,境外资金或股权的传承移转将涉及更高的税务风险,因此在取得家族成员共识后,及早将家族企业股权与资产整併在家族控股平台, 方是较好的因应策略。
为有效完成资产布局,部分在陆台商研拟卖地。资诚两岸商务与税务服务会计师段士良表示,因直接处分土地的税负过高,绝大部分台商选择以处分股权的方式间接处分土地,但碍于中国大陆外管法令规定,台商只能先转让股权后,买方的股款才能匯出。另外还需须留意恶意买家、中介常见诈骗手法、土增税的课徵风险、无法取得政府部门核准的情况、特殊的工商环境与外匯限制等,每个细节需逐一检视,才能顺利完成中国大陆不动产交易并确保价金安全匯出。
段士良提醒,随着中国大陆打房潮流兴起,各地政府对于不动产交易多有干预的现象,在执行不动产交易时,更需留意政策的走向与干预等。综上,此类不动产交易中,从规划处分、签订交易合约、取得公部门审批最后再到海外收款,处处都是细节,企业应通盘考量、全程掌握执行程序并对政策趋势保持敏感,以顺利完成交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