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健康署及医师齐声呼吁,曾嚼食槟榔者应每2年接受免费口腔黏膜检查,并尽早戒除槟榔嚼食习惯。(王家瑜摄)
国民健康署及医师齐声呼吁,曾嚼食槟榔者应每2年接受免费口腔黏膜检查,并尽早戒除槟榔嚼食习惯。(王家瑜摄)

随着天气转凉,不少劳工族群习惯嚼食槟榔来提神取暖,但国民健康署提醒,吃槟榔发生口腔癌风险比一般人高5倍,即便是不含添加物的「菁仔」也会致癌;牙医师更呼吁,即使已经戒除槟榔也要小心「余毒」,务必每2年定期接受免费口腔黏膜检查。

国健署副署长贾淑丽表示,建筑业、渔业和运输业的劳工朋友常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尤其许多职业驾驶认为槟榔可以提神取暖,也有人认为吃槟榔不加荖叶就不会致癌;事实上,槟榔本身也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证实的一级致癌物。

研究指出,嚼食槟榔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口腔、咽、食道、喉)风险,比不嚼槟榔者高5倍。国健署癌症防治组组长林莉茹指出,有些人认为把槟榔汁吐掉就没事,但其实还是对口腔、肝、肾、生殖系统等造成危害;而且槟榔的纤维较粗,透过嚼食摩擦可能刺激口腔黏膜产生癌变。

口腔癌好发于30至64岁男性,占所有患者的将近8成。台大医院口腔颚面外科医师陈信铭指出,口腔癌初期存活率相当好,因此早期筛检、及时治疗很重要,但如果菸酒槟榔没有戒掉,癌症恐怕会持续发生。

一位50多岁男性病患,因为发现口腔有异状而就医检查,确诊为口腔癌,但他接受治疗后持续嚼食槟榔,没几年又陆续发现口腔其他部位的癌变;追踪至今已13年,3次罹癌都是在不同位置,显见槟榔对他持续造成危害。

林莉茹建议,如果为了提神、取暖或纾压而嚼槟榔,建议多喝水、不熬夜、添加保暖衣物、做暖身操,并选择蒟蒻干、蔬果条、人参糖、无糖嚼锭等替代品。陈信铭也提醒,槟榔对健康的危害可能不会马上发生,即便已经戒除槟榔,也要小心「余毒」,仍应定期接受检查。

目前国健署补助30岁以上嚼槟榔(含戒槟)或吸菸民眾,以及18岁以上嚼槟榔(含戒槟)之原住民,可携带健保卡至牙医或耳鼻喉科,接受每2年1次免费口腔黏膜检查。若发现自己口腔黏膜出现持续2周无法癒合的溃疡、不明白色或红色斑块,或是嘴巴、舌头活动受限制,甚至出现肿块,都应尽速就医,以免错失早期治疗良机。

#槟榔 #嚼槟榔 #嚼食 #口腔癌 #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