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某某某天生数学就很好,所以他数学真的很强。」

「其实你只有说对一半喔……」

亲爱的双丁:

陪你们准备过一次大考,亲身体验过你们承担的学业压力,那种从前被考试与作业一点一滴榨乾的无所适从瞬间涌上心头,虽然经过几次教改,你们得以摆脱「背多分」式的填鸭教育,但学业压力似乎不减反增,仍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与作业需要含泪面对。

一方面我尝试陪你们跨越学习障碍,另一方面却也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更担心自己是否亲手将你们送往教育的普罗克拉斯蒂铁床(A Procrustean Bed),普罗克拉斯蒂是希腊神话中的一名强盗,也是一名旅店主人,声称旅店内铁床适合任何身材的旅客,他会将绑架来的旅客绑在床上,若是旅客太矮便用机器硬将他拉长,若是旅客太高便锯断他的脚,不顾旅客的生死和意愿,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打造成符合铁床大小的人。

妈妈不知道现有教育体制,是否也是一张普罗克拉斯蒂铁床,太多关于教育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似乎让所有长大后的孩子都变得很像,你们正好是参与108课纲的一代,「适性扬才」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重视孩子的个别性与多样性的主轴下,或许我们还能看见一丝曙光?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发现天赋并发扬光大」是妈妈接触108课纲后所领会的心得,乍听之下与我所採取「学习是为了发现与实现自己本性」的立场相符,但就妈妈的人生经验里,我认为「讨论天赋」的灰色地带很大,在天赋究竟是「与生俱来」或是「可后天培养」的论点上就有不同持方,有的人小时了了,但大未必佳;有的人人生前半场表现平平,但后半场光芒万丈,所以若要把所有事都硬跟天赋扯上关系,那还真说服不了妈妈。

但我还是得想办法发现你们的天赋,没想到还真有本名为《发现天赋之旅》的书,作者是人称世界教育部长的肯.罗宾森(Ken Robinson),起初我确实有点被翻译误导,但读完后妈妈对于天赋有新看法,认为英文书名更能精确表达作者的观念:Finding Your Element: How to Discover Your Talents and Passions and Transform Your Life.

肯.罗宾森认为天赋是先天能力与后天努力的结合,如何协助孩子发现天赋可从两大方向着手:

发现孩子的特定优势。

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充满热忱。

至于如何让孩子天赋发光,则是我个人觉得最困难的部分,除了找到先天优势和热情之处之外,还要透过教育和训练将天赋与热情结合,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与精进,因为肯.罗宾森特别提醒:就算你天生展现某方面的倾向,也不表示你自动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天生知道螺丝起子怎么使用,并不保证你会成为木工达人。能够轻易理解数学原理,并不会让你成为工程师。对视觉具有敏感度,也不足以让你成为称职的设计师。」——肯.罗宾森《发现天赋之旅》(p. 78)。

所以双丁啊,光有天赋不会发光,要结合天赋和努力,才有可能迈向「自体发光」之路!

(本文摘自《陪读的刻意练习》/三民书局)

【内容简介】「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快乐泉源。」

「陪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主学习」

这是一段母亲与心头肉的学习之旅,

邀您一起透过陪读,发掘更多学习的可能性

在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并从中体会到快乐,进而能够自主学习之前,家长陪读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本书集结作者陪读近三年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及从不同教养书籍中整理出来的「方法集」,以写信给孩子的方式,融入亲子日常对话,温柔地分享一位妈妈的陪读心得。

本书分别从四个不同面向循序渐进地看待「陪读」:哲学(陪孩子讨论学习的意义)、认知心理学(陪孩子找到学习与记忆的关系)、成功学(陪孩子建立学习习惯)、情绪教养(跟孩子一起处理学习及陪读中的各种情绪),作者希望能藉由分享自己不同的教养处境,与读者碰撞出新的火花,以「新视角」重新看待「陪读」这件事。

★向孩子说明「学习的意义」及「为什么要学习」

★实务技巧:写作业、做笔记的方法、时间管理……

★家长陪读的收穫与反思:珍惜孩子的特质、没有标准教养方程式……

★精美插图:重现陪读实况,让孩子更能掌握学习状态

★原创复习表格:作者根据陪读经验设计,辅助孩子更有效率地复习

※随书送《刻意练习国字本》

【作者简介】双丁麻麻

网路亲子作家,育有两个儿子「胖丁」及「小可丁」,常与出版社合作推荐儿童绘本,各大网路平台如妈咪拜、妈妈经、波波黛莉、女人皮等驻站作家,着有《给心头肉的注音习作本》。

对于教养类议题十分关注,钻研大量相关书籍及文章,乐于汇整吸收到的知识,将其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反覆实验,逐渐整理出属于自己与孩子的一套共学系统。

《陪读的刻意练习》/三民书局
《陪读的刻意练习》/三民书局
#天赋 #陪读 #学习 #孩子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