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是国人常见疾病,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用药8周可有效改善病情,如果长期吃药症状仍未缓解,可能是「难治型胃食道逆流」,目前国际上有3种标准诊断法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胃食道逆流发病原因和位置因人而异,」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协会理事长、台北荣总内视镜诊断暨治疗中心主任卢俊良表示,台湾最常见检查胃食道逆流的方式是胃镜,但胃镜只能看出局部问题,比如肠胃是否发炎、红肿,「只靠病人主诉和胃镜检查,可能造成延误治疗和错误治疗。」
●胃食道逆流症状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台湾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约24.6%,相当于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问题,「胃食道逆流的症状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花莲慈济医院肝胆肠胃内科主任陈健麟指出,典型症状就是大眾熟知的胃酸逆流及胸口灼热「火烧心」。
非典型症状则有喉咙有异物感,比如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喉咙沙哑、胸闷胸痛,甚至慢性咳嗽、夜间气喘、中耳炎、牙龈发炎、耳鸣等等,病人常先跑去看耳鼻喉科或心臟内科、胸腔内科,找不到问题后才转至肠胃内科就诊。
「诊断决定治疗方案和疗程,」陈健麟说,目前胃镜检查只能检测出20%左右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因此延误正确诊断,病情因而加剧。目前治疗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药物为氢离子帮浦抑制剂,一般而言,病患用药8周即可见效,如果用药逾8周病情仍无改善,称为「难治型」或「顽固型」胃食道逆流,就要考虑用其他方式找出真正病因,有效治疗。
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曾屏辉与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连汉仲指出,目前国际上标准胃食道逆流诊断法有3种,可突破传统诊断胃食道逆流的困境,精准检测出患者的发病位置和原因,其中「24小时导管式食道酸碱度检测」与「无线电酸碱监测胶囊」都用来监测食道内胃酸逆流情况;「高解析度食道压力检查」则是用来检查胃食道逆流患者是否合併食道运动功能异常。由于设备及技术,病患要做这3种检查,多须至大医院进行。
一名54岁女性病患长期为食物逆流所苦,以胃食道逆流治疗效果不佳,由于她合併吞咽困难,严重影响生活,但胃镜检查显示贲门没有发炎也没有松弛,最后透过「高解析度食道压力检查」发现她罹患的是「食道弛缓不能症」,导致食物堆积于食道而倒流。「这个案例说明精准诊断的重要性,」曾屏辉说。
●3种国际标准胃食道逆流诊断法 精准检测患者发病位置和原因
曾屏辉和连汉仲说明3种国际标准胃食道逆流诊断法的适用对象及检查方法:
◎24小时导管式食道酸碱度检测(MII-pH):2017年起健保给付
→适用对象:
1.服用标准剂量的制酸药物后,胃食道逆流症状仍然持续的患者
2.持续出现火烧心或胃酸逆流症状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可考虑接受这项检查,判别临床上咳嗽、胸痛、胸口灼热等症状是否因胃食道逆流所引起
检查方法:由鼻腔置入一条细长管线至食道内,食道这一端有感应器,具阻抗检测及传统食道酸碱测定仪的功能,体外这一端连接一台轻巧的记录主机,可随身携带。连续记录24小时,藉由阻抗变化侦测胃食道逆流出现的时间点,计算24小时内胃酸逆流的总频率及总时间,并了解逆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度,提供胃食道逆流证据。
→优点:
1.管线十分细小,不致影响饮食。
2.能诊断传统内视镜检查不出的病因,最常用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良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缺点:
1.须于脸颊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影响外观,检查期间也不宜洗澡
2.患者须和导管及主机24小时形影不离,部分病人鼻腔或咽喉感觉神经较敏感,难以忍耐放置导管产生的不适,导致无法完成检查
3.胃食道逆流症状未必每天都会出现,24小时监测有时未能侦测到患者确切的逆流情形
◎无线电酸碱监测胶囊(Bravo):健保无给付,需自费约3~5万元
→适用对象:
1.使用质子帮浦抑制剂治疗8周以上无效的顽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
2.有胃食道逆流症状但胃镜检查结果为正常的患者
3.曾接受24小时导管式食道酸碱监测,结果模棱两可,但无法再忍受一次导管式食道酸碱监测者
4.不愿接受导管式食道酸碱检查者
检查方法:以胃镜观察及定位,经由口腔将酸碱测定胶囊置入食道,固定在食道和胃的交接口上方6公分处,透过无线传输方式,将资料传送到体外1公尺内的接收器。可记录长达96小时的食道酸碱度变化,医师再根据检查结果、症状与作息记录,评估造成患者不适的原因。
→优点:
1.无须从鼻腔置入管线,减少病人检查时的不舒服及恐惧感
2.检测时间拉长至96小时,提供比导管式检查更精确的诊断效果
3.受检时间内患者可维持正常生活和饮食,检查完成后,无线胶囊会在1周内自然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
4.不影响外观
→缺点:费用高昂
◎高解析度食道压力检查(HRM):2021年起健保给付
→适用对象:
1.出现吞咽困难或胸痛等症状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检查是否合併食道运动功能异常
2.有食道蠕动异常疾病如「食道弛缓不能症」的病患也会出现逆流症状,此类病患因未能对症下药,使用传统抑制胃酸药物效果不佳,可透过这项检查查明病因
检查方法:将具有多个测量器的导管经由鼻腔置放于食道中,导管另一端连接电脑,利用固态压力感测器的方式量测病患食道压力,绘制完整清楚的食道压力图。检查时病患需躺在检查床上,配合进行吞咽检查,所需时间约30~60分钟。
→优点:检查时间短
→缺点:须忍受经鼻腔放置导管至食道内的不适
●用药之外 手术也是治疗选项
台北荣民总医院内视镜诊断暨治疗中心主治医师王彦博表示,胃食道逆流主要治疗方式为生活习惯调整与胃酸抑制药物治疗,腹腔镜胃底折迭手术与临床研究发展中之内视镜逆流治疗也是治疗选项。
有位60岁女性5年前出现胃食道逆流症状,虽用药可缓解症状,但患者不想持续用药,透过内视镜与24小时导管式食道酸碱度检查确认是胃食道逆流疾病合併贲门疝气,高解析度食道压力检查确定食道蠕动功能正常后,接受腹腔镜胃底折迭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达成停止用药的心愿。
卢俊良强调,根据国际规范,顽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如果考虑手术治疗,一定要经过3种精准诊断,必要时还需会诊精神科医师排除压力导致的临床症状,经过严谨评估才可进行手术,建议胃食道逆流长久不癒的患者应做更精细的检查,以免做了无效或错误的治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