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彰化母亲河的东螺溪,近年在官方与民间协力下,积极摆脱恶臭污名;湖埔社大过去7年来观测东螺溪畔野鸟,发现在种类、数量上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去年观测到的留鸟、候鸟数量破纪录,比前年增加2成2以上,显见復育有成。
湖埔社大专案经理谢文猷是知名的生态摄影家,年年统计纪录东螺溪畔野鸟种类、数量,欣喜发现台湾不常见的冬季候鸟大白鹭、花嘴鸭和保育类留鸟松雀鹰,竟也在东螺溪现踪。
谢文猷表示,前年东螺溪埔盐─溪湖段,总共观测到3461只次野鸟,今年则以溪湖桥为中心点方圆3公里内,即溪湖小火车铁桥至埔盐天盛桥间的调查样区,观测到4255只次,鸟种多达53种,新增野鸭、小青足鹬、松雀鹰、大冠鹫、彩鹬等鸟种。
每年冬天都可见的候鸟小辫鸻已突破150只,高跷鸻、反嘴鸻也纷纷破百,中白鹭群体更大幅增加;白冠鸡及池鹭都稳定来报到,甚至连凤头苍鹰、黑翅鸢都来到溪畔树梢筑巢。
他说,东螺溪畔春夏之际有木棉花道,冬季枯水期则提供候鸟绝佳的觅食与栖息环境;近年上游畜牧业减废有成,河川不再优养化,周边农地休耕减少用药等人为干扰,有更多鱼类可供野鸟捕食,未来将有更多候鸟来此度冬,可望成为新兴赏鸟胜地。
根据近年观测结果,湖埔社大也选出黑翅鸢、彩鹬、反嘴鸻、小辫鸻、水雉为东螺溪5大代表性野鸟。
社大执行长林淑玲指出,湖埔社大在东螺溪旁成立教育休閒园区,以东螺溪为师进行各种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去年更主动加入县府水环境蓝图计画,招募志工队展开东螺溪护溪行动会,以实际行动揪出不法滥倒、偷排。
林淑玲说,鸟类是生态环境指标,7年前首度观测野鸟时数量约仅2000只次,如今数量倍增,东螺溪整治復育成效让志工们振奋,社大也设计一系列冬游小旅行,结合生态、赏鸟和社区文化,期盼东螺溪能成为赏鸟胜地、候鸟天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