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经典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当中,山姆尼尔(Sam Neill)饰演的古生物学家葛兰特(Dr. Alan Grant)在挖掘恐龙化石时,提到「恐龙后来演化成鸟」,这绝对是电影史上最佳的「置入型科普教育」情节,虽然在1993年,那句话还只是古生物学的假说,但是随后30年的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以及我们对基因序列的瞭解,「鸟类就是恐龙的旁支后代」已被证实。如今生物学家将还要利用基因工程学对这句话做进一步的验证,他们要把鸡返祖为具有恐龙的特徵。
有趣的工程(Interestingeng Ineering)报导,恐龙可能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大型物种,因为牠们存在地球的时间超过一亿年,直到大约6500万年前,1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才终结了恐龙时代。但是并非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恐龙的旁系子孙演化成鸟类继续繁演生息着。
为了再进一步证明此事,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布拉(Bhart-Anjan S. Bhullar)与哈佛演化生物学家艾伯斯诺夫(Arhat Abzhanov)领导的研究小组从2015起,就进行鸟类DNA的调节控制,使其变成具有恐龙的特徵。2015年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地将将鸡胚胎的头部,进行返祖转化,嘴喙变成类似于迅猛龙和始祖鸟这类小型恐龙的鼻子和上颚的形状。
布拉教授说:「我们第一步的研究,是想知道鸟喙在骨骼上、功能上是什么,以及这种重大转变是在何时发生。从脊椎动物的演化史来看,口鼻部是很成功的构造,但是演化到鸟类却选择变成坚硬而无齿的嘴喙,是非常独特的结构。」
在将鸟喙成功变成鼻子后,智利大学的另一位研究员波提霍(João Francisco Botelho)在 2016年,利用抑制鸡中的IHH基因,逆转了鸡的腿部特徵。该实验导致普通鸡发育出管状的、类似恐龙的腓骨,将腓骨重新连接到脚踝。
包括人类在内,许多四足动物的小腿结构都是2个骨头,分别是腓骨与胫骨,其中胫骨粗而腓骨细。演化到鸟类的时候,鸟类的腓骨退化成一根针,附着在胫骨上完全失去支撑的作用,下回吃鸡腿时可以留意一下。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调整IHH 基因信号,成功导致腓骨延伸与胫相同长度。
不过,这个研究还没有创造出恐龙,与之前的实验一样,胚胎在成熟和孵化之前就被破坏了。
虽然这些研究极具争议性,但只要不会再出现像1993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那样,因为人为破坏的停电导致危险,那么创造出具有类似恐龙特徵的鸟类(或者以鸟类返祖的恐龙),组成的动物园将非常值得一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